神经症性与分离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症性与分离性障碍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刘少文 一、概述 ㈠ 定义 神经症是一组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㈡ 神经症性障碍的共性 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精神病性症状 症状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患者对疾病体验痛苦 心理社会因素、病前性格在神经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一、概述 ㈢ 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与鉴别 分类 焦虑谱系障碍:恐惧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 神经衰弱 分离性障碍 一、概述 ㈢ 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与鉴别 2. 鉴别 ⑴ 器质性精神障碍 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因 有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意识障碍(谵妄最常见)、智能障碍、记忆障碍、人格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妄想等 ⑵ 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妄想等 缺乏自知力 一、概述 ㈢ 神经症性障碍的分类与鉴别 2. 鉴别 ⑶ 心境障碍 以抑郁(躁狂)为主要临床相,其他症状为继发症状 社会功能受损明显 ⑷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㈣ 神经症性障碍的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恐怖症(phobia) 一、概述 定义 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景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或不合理的,但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是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景,或者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患病率 Magee报告美国广场恐惧终身患病率为6.7%,社交恐惧为13.3%,特殊恐惧为11.3%。 预后 病程迁延,有慢性化趋势,病程越长预后越差 儿童起病,单一恐惧者预后较好 恐惧对象广泛者预后较差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家系研究有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女性,双生子研究 神经生化研究 SAD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是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等 心理社会因素 美国学者用条件反射原理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㈠ 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 又称场所恐惧症、旷野恐惧症等,最常见的恐惧症,约占恐惧症的60%。 多起病于25岁左右,第二发病高峰为35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的情景的恐惧 广场 密闭的环境 电梯、飞机、火车等 拥挤的公共场所 商店、电影院等 4. 回避行为 回避所害怕环境,部分患者甚至不敢出门 三、临床表现 ㈡ 社交焦虑症(social phobia),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xiety disoder) 多于17-30岁起病 中心症状对社交场合的恐惧 害怕被人审视、被人注意 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说话、开会不敢坐前排等 常见恐惧对象为异性、严厉的上司、未婚夫(妻)、办公室同事等 回避社交场合 三、临床表现 ㈡ 社交焦虑症(social phobia),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xiety disoder) ⒊ 伴发症状 自我评价过低 害怕批评 脸红、手抖、恶心、尿急等植物神经症状 惊恐发作抑郁 物质依赖 三、临床表现 ㈢ 特定恐惊(specific phobia) 恐惊局限于某种特定情景: 特定动物 高、雷鸣、黑暗等自然情景 血、尖锐的物品 传染性疾病:艾滋病、麻风病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㈠ 诊断要点 ⒈ 符合神经症性障碍的共同特点 ⒉ 以恐惧为主,同时符合以下4项症状 ⑴ 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⑵ 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⑶ 出现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⑷ 明知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不必要的,但仍无法控制 ⒊ 对恐惧的情景和事物的回避行为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⒋ 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 ⒌ 导致个人痛苦及社会功能损害 ⒍ 排除广泛性焦虑障碍、疑病症、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排除躯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㈡ 鉴别诊断 ⒈ 正常人的恐惧 正常人对某些事物或场合也会有恐惧心理:如毒蛇、黑暗等。 鉴别点在于恐惧的合理性、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回避行为、是否伴自主神经症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等综合判断。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㈡ 鉴别诊断 ⒉ 其他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