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生物考点: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考点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IAA)的发现过程
① 达尔文实验
光 光
现象:不生长,不弯曲 弯向光源生长
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
光 光
现象: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伸长区。
原因: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
② 拜尔实验
现象:对侧弯曲
原因:尖端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③温特实验
总结:
实验中的几个重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②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③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④生长弯曲的部位是:下端伸长区
备注: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治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补充:
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子果实的获得)
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
③防止落花落果
备注: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例如α-萘乙酸,2、4-D)
考点2 其他植物激素
激素种类
合成部位
作用
赤霉素(GA)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乙烯
植物的各个部位
促进果实成熟
3.2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反射与反射弧
概念: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类型: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
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
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②受到刺激时:电位(外负内正)
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突触的结构特点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方向:单向传递(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书P20图2-5)
2.人的语言中枢位置和功能(书P21图2-6)
考点4 动物激素的调节
1.动物激素的调节
本质
动物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功能
备注
氨基酸的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与新陈代谢,对神经系统发育
具有重要性
合成该激素需碘,幼年缺少会引起呆小症,成年缺少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过多会引起甲抗
肾上腺激素
肾上腺
升高血糖,促进
机体产热
多肽类或者蛋白质类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下丘脑
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生长激素
垂体
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的生长
过多会导致巨人症,过少会导致侏儒症
促甲状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高血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