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抒怀篇”完整.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序言
中华古诗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人文血脉和道德精华。 传诵中华古诗,弘扬传统文化,积淀人文底蕴,孕育民族精神。中华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她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传承中华的美德。
阅读背诵大量的古诗,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又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启迪思维、培养灵感,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古诗文阅读背诵重在开发记忆力,培养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理。精读一些古诗词珍品,对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读写能力和文化修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部分搜集了古诗文中“抒怀”的经典篇目,收录“寄怀山水”、“乡怀思亲”、“咏怀古迹”、“情怀际遇”、“ 抒怀托物”、“感怀送别”等六个单元,共计36篇。每篇包括四个方面:①原作——不采用汉语拼音标注,便于学生诵读。②注释——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人名、地名作简明通俗的解释和说明。③译文——尽量用浅近、形象的语言把原作所蕴涵的意思、意境表述出来,不单停留在字面释义,不拘泥于原作的顺序。④赏析——简练地陈述诗词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赏析诗词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鉴赏力。
在这多元的年代,我们更应该从中华文明史料的瑰宝中汲取营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般大气磅礴纵横开阖的恢弘气势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与恒静。古文化的古拙质朴,现代思想的飘逸清新,都给我们的生活注入了静谧而幽深的情思。纵观日月星辰,云卷云舒,人间沧海横流,世事变迁,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前人的“抒怀”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营养,让我们如饮甘露,沁入心脾。
目 录
第一单元 寄怀山水
1 归园田居邯郸冬至夜思家赤壁 杜牧
14 山坡羊·潼关怀古? 杜甫
36 虞美人 苏轼
第一单元 寄怀山水
归园田居(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注释】
1.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2.尘网:指尘世,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府生活。这里指仕途。
3.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这是一种借喻,比喻自己怀恋旧居。
4.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5.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旁边有土地十余亩。
6.罗:罗列。
7.暧暧:非常暗淡的样子。
8.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9.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10.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11.虚室:闲静的屋子。
12.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像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译文】
年轻不合世俗情趣,天性喜爱田园山川。糊涂陷入官场罗网,竟然耗费这么多年。
笼中鸟儿依恋树林,池中的游鱼思慕深渊。南山原野开荒种地,坚守本性回归园田。
陋室周遭十来亩地,栖身茅草有八、九间。榆树柳树相互掩映,桃花李花洒满屋前。
远处村落依稀可望,袅袅娜娜飘着炊烟。不时听闻深巷狗叫,桑树那头公鸡啼鸣。
???? 闲居没有尘世纷扰,陋室自得宁适清闲。昔日长期困守牢笼,庆幸能再回归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想要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第二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的美好。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开头四句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