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财务企业会计报告813238.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又包括4张基本会计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二)利润表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是一种动态报表
(三)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四)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
会计报表附注应至少披露的内容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包括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和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等。
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包括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资产、负债账面价值重大调整的会计估计的确定依据等。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严格遵循国家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编制方法。
如果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或者可靠性很差,则会致使报表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地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需要。不得漏编漏报。
企业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只有及时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料。
可理解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为使用者所理解。因此,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和意义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等)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的。
(一)资产
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流动资产类由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和待摊费用等项目组成。
非流动资产类由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组成。
按负债的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流动负债类由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项目组成。
非流动负债类由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组成。
按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不同,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组成。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由大到小)排列:
流动性大的资产如“货币资金”、 “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排在前面,流动性小的资产如 “固定资产”等则排在后面。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一般按求偿权先后顺序(由大到小)排列
①负债在先,负债按到期日由近到远排列:
“短期借款”等流动负债排在前面,“长期借款”等长期负债排在后面。
所有者权益在后,按留在企业的永久性程度由大到小排列:
“实收资本(或股本)”在前,“未分配利润”在最后。
(一)根据总账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列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项目。
上述“应交税费”等负债项目,如相应账户出现借方余额,应以“—”号填列;“固定资产清理”等资产类项目,如相应账户出现贷方余额,也应以“—”号填列。
①“货币资金”项目,应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存货”项目,应根据“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生产成本”等总账账户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加上或减去“材料成本差异”,减去“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账户的期末余额的计算填列;“固定资产”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账户的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