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足少阳经络与腧穴课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与手少阳三焦经衔接, 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目,耳,属胆,络肝。 络脉从光明至足背。 经别贯心,挟咽,散于面,系目系。 经筋结于尻,系于膺乳,交巅上,并左右相互交叉,维筋相交。 第二节 足少阳腧穴 本经一侧44穴 15穴分布于下肢外侧面 8穴在髋、侧腹、侧胸部 21穴在头面、项、肩部 附:颞三针——偏头痛 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针法 :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 * (1)目外眦(瞳子髎) 额角(颔厌) 耳后 颈 (于手少阳之前) 肩 (于手少阳之后) 缺盆 大迎 目眶下 颊车(与前缺盆合) 1,2跖骨间(4) 耳中(2) 耳前 胸中 膈(络肝属胆) 胁肋内 腹股沟 外阴部 髋关节部 大腿外侧面 膝外 腓骨前面 (3)缺盆 腋部 側胸部 季胁 外踝前 足背 大趾端毛处 第四趾外 足少阳经脉循行简示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侧头、目、耳、咽喉、肝胆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听会 上关 瞳子髎 1.瞳子髎* Tóngzǐliáo (GB l) 手太阳、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 ● 目赤肿痛,目翳,青盲,口喎 ● 头痛 【操作】 直刺或平刺 0.3~0.5寸。 2.听会* Tīnghuì (GB 2)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 ● 耳鸣,耳聋,聤耳 ● 齿痛,口喎,面痛 【操作】 张口,直刺 0.5~1寸。 听会 上关 瞳子髎 3.上关 (GB 3) 足阳明、手足少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 ● 耳鸣、耳聋、聤耳 ● 偏头痛,口喎,口禁,齿痛,面痛,癫狂病 【操作】 直刺或平刺 0.3~0.5寸。 曲鬓 悬厘 悬颅 颔厌 取法:先定头维和曲鬓。从头维沿鬓角凸至曲鬓作一弧线,于弧线 之中点定悬颅,在头维与悬颅之间定颔厌。在悬颅与曲鬓之间定悬厘。 7.曲鬓* Qūbìn (GB 7)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当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的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 ● 偏头痛,颔颊肿 ● 目赤肿痛,暴喑,牙关紧闭 (现代研究,针刺此血可降低血粘度) 【操作】 平刺 0.5~0.8寸。 头维 率谷 天冲 浮白 头窍阴 完骨 8.率谷* Shuàigǔ (GB 8)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当耳尖直上入发际 1.5寸,角孙直上方。 【主治】 ● 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 ● 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 平刺 0.5~0.8寸。 12.完骨* Wángǔ (GB 12) 足少阳、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 头痛,颈项强痛,失眠 ● 齿痛,口喎,口噤不开,颊肿 ● 癫痫,疟疾 【操作】 直刺 0.5~0.8寸。 本神 阳白 头临泣 13.本神* Běnshén (GB 13)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上 0.5寸,神庭旁开 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 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 ●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 ● 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 【操作】 平刺 0.3~0.5寸。 14.阳白* Yángbái (GB 14) 足少阳、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 ● 头痛,眩晕 ● 视物模糊,目痛,眼睑下垂,面瘫 【操作】 平刺 0.3~0.5寸。 15.头临泣* Tóulínqì (GB 15) 足少阳、太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穴名】“取之可治目眩泪生翳诸症,居高临下,曰临泣”。 头,相对足而言;临,监督、治理;泣,泪出不止。穴能明目止泪。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 ● 头痛,目眩,流泪,鼻塞,鼻渊 ● 小儿惊风,癫痫 【操作】 平刺 0.3~0.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