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7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典型案例 巴黎公社 三大工人运动 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 是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标志 是全人类得到解放的根本要求和体现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立的社会发展目标 可以根据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对共产主义轮廓和基本特征不断加深认识 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向共产主义推进 (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会实现,是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展为依据的。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已经并正在用事实证明着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中包含着人的努力奋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过程,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自觉能动性,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三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 *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2.树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练习:第2、4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按照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全人类将最终走向共产主义,实现世界大同。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资产阶级未来观: A:资本主义制度的“繁荣”是永恒的。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限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无穷的潜力,是不可被取代的。 B:“两种制度趋同论”。即把社会主义“趋同”到资本主义轨道上,鼓吹资本主义永恒论 C:资本主义制度是“理性的产物”,是“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未来世界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统天下,是全世界高度资本主义化。 经典论述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马克全集》第47 卷64页,04年版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首先,共产主义是一种最科学的理论或思想体系; 其次,共产主义是由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的一种社会制度; 再次,共产主义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以建立这一制度为目标的实际运动,即共产主义实践。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仅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1.共产主义社会是遥远未来的事情,在现阶段是不易说清的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此不宜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已经揭示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经典论述 “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什么, 应该马上做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 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 既定的历史环境。” ——《马恩选集》第4卷642页,95年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 按需分配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产品的极大丰富 废除私有制 生产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实现人类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经典论述---生产力高度发展 “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