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二级处理工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3污水二级处理工艺方案
3.2.3.1主要处理工艺综述
目前,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具有一定脱氮除磷效果的强化二级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A2/O工艺、氧化沟工艺及SBR工艺。
(1)A2/O 工艺
在系统上,该工艺是最简单的除磷脱氮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的繁殖,克服污泥膨胀,使得SV 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泥水分离。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脱氮除磷效果好。目前,该法在国内外广泛使用,运行良好。
但是A2/O工艺存在一些缺陷。生物除磷需要较高的污泥负荷,而生物脱氮则需要较低的污泥负荷,在A2/O工艺中要使二者同时达到最佳状态是困难的,一般宜以生物脱氮为主,生物除磷为辅。
为了解决A2/O法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又产生了改良型A2/O、倒置A2/O和UCT等工艺。
(2)氧化沟工艺
目前在国内外较为流行的氧化沟有:卡罗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双沟式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等。
氧化沟的曝气池为封闭的沟渠,废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其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法。过去由于其曝气装置动力小,使池深及充氧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占地面积大,土建费用高,使其推广及运用受到影响。近十年来由于曝气装置的不断改进、完善及池形的合理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氧化沟过去的缺点,但一般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厂。
(3)SBR工艺
SBR工艺也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传统的SBR工艺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排泥都是间歇的,后来出现各种改型,有的改为连续进水,有的改为部分连续曝气。一般说来,间歇处理不如连续处理简单、方便,但它只需用一个反应池就能完成全部反应、沉淀工序,省去了连续工艺中的二沉池和回流污泥设施,使处理构筑物大大简化,从而节省占地,降低基建投资。目前在传统SBR工艺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了许多改良工艺,如ICEAS、DAT-IAT、CASS、三沟式氧化沟、UNTANK等。
3.2.3.2二级污水处理工艺确定
恩施市红庙污水处理厂近期设计规模为3万m3/d,远期处理规模为6万m3/d,处理规模较大,为节约用地面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不宜采用表面曝气氧化沟工艺。初步拟定了A2/O和CAS S(SBR)两种工艺进行了详细比较。两种工艺的二级强化处理主要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详见下表:
表3.2-1 处理工艺技术经济比较表
序 号 项 目 CASS工艺 A2/O工艺 1 处理效果 较好 较好 2 抗冲击负荷能力和稳定性 较弱 较强 3 对自控系统的要求 较高 一般 4 维护工作量 较大 较小 5 构筑物数量 较少 较多 6 单位水量电耗(kw.h/m3) 0.39 0.35 7 占地面积(远期) 84.8亩 95.6亩 8 经营成本 0.69元/m3 0.64元/m3 9 工程投资(污水厂直接费) 8141万元 8102万元 由上表可见,两种工艺处理效果均较好,出水水质均能满足设计要求。CASS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构筑物较少,占地面积小,但该工艺出水水质稳定性较差,滗水器滗水到较低水位时,出水水质明显变差;整个工艺过程必须完全依赖自动化控制,年电耗量比A2/O工艺多约55万元,工程直接费比A2/O工艺多约39万元。且对相关电气设备及自控仪表的质量要求较高,维护工作量较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弱,且需经常调整运行工况,管理较麻烦。
A2/O工艺尽管流程较复杂,构筑物较多,占地较大、造价较高,但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可根据进水水质的变化及出水水质要求,灵活调整运行方式,强化脱氮或除磷;对自控系统的要求一般,系统可靠性好,维护工作量少。国内外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大多采用A2/O工艺,相比CASS工艺在运行的稳定性和维护管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本报告不推荐CASS(SBR)工艺。
因此,综合一次投资与常年运行费用比较,A2/O工艺较经济。同时,采用A2/O工艺,设计上可通过灵活调整运行方式,更好地适应进出水水质的变化,而且深度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更具灵活性。
因此,建议恩施市红庙污水处理厂强化二级处理工艺采用A2/O工艺。
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
图3.2-1 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图
3.2.4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方案
采用常规A2/O脱氮除磷工艺出水水质标准是一级B标准,本项目要求的出水水质要求很高,总体上须达到或优于国家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之一级A标准,特别是出水总磷要求达到≤0.5mg/L。由于原污水中的碳源难以同时满足很高的脱氮除磷要求,因此强化二级处理后的TN特别是TP以及BOD5、SS的出水水质均难以稳定地达到本项目的设计要求,必须在二级强化处理后再进行深度处理工艺。
本项目污水处理工艺选择的主要思路是适当调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