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集中送到污泥处理系统。污泥处理单元技术及其组合工艺流程虽然多种多样,但有些处理工艺如:好氧消化、热处理、焚烧等耗能大、技术复杂、维护困难、运行费用昂贵。结合汪清县目前的技术、经济力量,象这样中型规模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与处置宜选用技术成熟耗能低的技术路线,采用卫生填埋或做为肥料做为最终处置方式。常用的处理工艺有:
污泥浓缩→厌氧消化→机械脱水→废弃物处理厂(卫生填埋、肥料等)。
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废弃物处理厂(卫生填埋、肥料等)。
上叙污泥处理的两条技术路线区别在于污泥浓缩后是否经过厌氧消化再机械脱水。欧美一些国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大都设污泥厌氧消化池,消化池沼气产量大,一般有沼气发电,有关资料介绍,可以解决污水厂50%能源。
亚洲国家,日本30%污水厂未设污泥厌氧消化池。我国污水处理厂两种技术路线均有采用,已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消化池所产沼气量远低于设计值,沼气发电设备不能连续运行,所提供的能量根本无法维持消化池的正常运行。
其主要原因:
我国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有机物含量低,一般只有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0~80%,一般情况下,新鲜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越高,有机消化率的分解程度也越高。按莫开佰和埃肯菲尔德推荐的污泥有机物含量和消化率关系曲线可以看出:污泥有机物含量55%,消化率仅为35%,而有机物含量增至80%时,消化率可高达85%以上,净分解量增加了2.6倍,由此可见,由于污泥有机物组份低,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单位体积污泥产气率也低。
由于我国居民食品结构以粮食、植物油、蔬菜和豆制品为主,人均肉、奶制品少,所以生活污水中的VSS值较低,有机组份中的淀粉、糖类和纤维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很大,而脂肪含量很低。如纪庄子污水厂初沉池污泥中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占50%以上,蛋白质占30%,脂肪仅占20%,而西德城市污水污泥中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占17%,蛋白质占有43%,脂肪占 40%。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影响产气率的重要成分,分解单位重量有机物气体生成量的顺序为: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甲烷生成量的顺序为: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由于我国城市污水的污泥属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脂肪类型,造成产气量和甲烷产量低。
污泥处理的目的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有机物含量较高,并且很不稳定,易腐化,含有大量病菌及寄生虫,若不经妥善处理和处置将造成二次污染,必须进行必要的污泥处理和处置。污泥处理的目的:
1.减少有机物,使污泥稳定化;
2.减少污泥体积,降低污泥后续处置费用;
3.减少污泥中有害物质;
4.利用污泥中可用物质,化害为利;
5.减少病原菌及寄生虫的数量;
6.作为肥料可改善土壤,不会板结。
污泥处理设计原则
1.根据污水处理工艺,按其产生的污泥量、污泥性质,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及处置条件选用符合实际的污泥处理工艺。
2.根据城市污水厂污泥排出标准,采用合适的脱水方法、脱水后污泥含固率大于20%。
3.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4.尽可能利用污泥中的营养物质,变废为宝。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集中到污泥处理系统。本工程的污泥处括一级处理产生的污泥及污水二级处理所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的最终废弃物,处理不当将会造成新的污染。
污泥处理方案选择
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大量的污泥。正是这些污泥的不断产生,才使污染物与污水分离,从而完成污水的净化。对于产生的污泥,如果不予以有效地处理和处置,仍然会污染环境,使污水处理厂的功能不能完全发挥。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四个处理或处置阶段,即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 污泥处理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包括以下处理:
(1) 污泥浓缩(减量化)
对于含水率较高的污泥为了减少后续工序(脱水及消化)的负担,通常要进行污泥浓缩,使污泥含水率降到95~98%,污泥浓缩方法分为重力浓缩和机械浓缩。
(2) 污泥稳定(稳定化)
污泥稳定处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减少污泥中有机成分的含量,使其达到化学性质的稳定化。稳定处理是否完全必要及其需要达到的程序,主要取决于后续工序—污泥最终处置。
(3) 污泥无害化处理(无害化)
污泥中存在致病菌和寄生虫卵,易传播疾病,通过处理,杀灭污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达到卫生无害化。
(4) 污泥脱水(减量化)
为了进一步减少湿污泥量便于运输,节省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污泥一般都要进行脱水,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达75%~80%,然后运出厂外,易于处置。
2. 污泥处置(资源化)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污泥最终处置有填埋、热处理及焚烧技术、农用污泥的综合处理等方式。
(1) 污泥的填埋
污泥的填埋按其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又分为简单填埋和卫生填埋两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