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活性污泥污水生物处理工艺.ppt

发布:2019-04-12约1.69万字共1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7 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曝气池供气量为: 选择3台风机,2用1备,单台风机风量为3214m3/h。 (8)鼓风机出口压力计算: 选择一条最不利空气管路计算损失(为5.5kPa),扩散器压力损失为4kPa,则出口风压为: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异步培训法 同步培训法 接种培训法 异步法是先培养污泥然后驯化;同步法则是污泥培养和驯化同时进行;接种法是利用其他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再进行适当培训。对城市污水一般都采用同步培训法。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活性污泥的两个要素:菌种和营养物 对于城市污水,菌种和营养物都具备,因此可直接进行培养。具体方法是:污水引入曝气池充分曝气—开动污泥回流设备—及时换水(通过二沉池排出50%-70%污水)—循环运行7-10d,即可基本完成污泥的培养(此时,污泥30min沉降比达到15%-20%)。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对于工业废水或以工业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缺乏专性菌种和足够的营养,应考虑外加菌种和营养。 在工业废水站,先可用粪便水或生活污水培养活性污泥,因为这类污水中细菌种类多,本身营养也丰富。当采用粪便水培养时,应进行静态培养(闷曝气)。1-2d后考虑换水,引入新鲜污水。 当污泥培养成熟后,逐步增加工业废水比重,使微生物得到驯化。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试运行: 目的: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包括曝气池内最佳的污泥浓度、曝气量、污泥回流比等。 注意:曝气池在设计过程中可考虑按照多种运行方式进行。如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可以设计成多点进水(阶段曝气)、吸附-再生工艺等。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效果的检测 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进出水中BOD、COD、SS、有毒物质浓度等 反映污泥情况的项目:污泥沉降比(SV%)、MLSS、MLVSS、污泥容积指数(SVI)、溶解氧、微生物观察等 反映污泥营养和环境条件的项目:氮、磷、水温、pH值等 检测频率:1次/班、1次/天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 污泥膨胀 污泥解体 污泥腐化 污泥上浮 泡沫问题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问题一:污泥膨胀 正常的活性污泥含水率99%左右,沉降性能良好。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淀,SVI值升高,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澄清液稀少,这就是“污泥膨胀”。 90%以上的污泥膨胀现象是由丝状菌过量繁殖引起的,也有由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的污泥膨胀。 污水中碳水化合物较多、氮磷缺乏、溶氧不足、水温升高或pH值较低都容易引起污泥膨胀。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问题二:污泥解体 处理水质混浊、污泥絮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现象出现时则是污泥解体现象。 导致污泥解体的原因:一是运行中出现问题;二是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 如曝气过量,会使污泥失去活性,絮凝体缩小质密,吸附能力降低,SVI值降低。 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受到抑制和伤害,净化功能下降或完全停止,从而污泥失去活性。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问题三:污泥腐化 在二次沉淀池由于污泥长期滞留而产生厌氧发酵生成气体,从而使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 防止措施: 安设不使污泥外溢的浮渣清除设备 消除沉淀池的死角地区 加大池底坡度或改进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问题四:污泥上浮 污泥上浮也是发生在二次沉淀池,只是污泥上浮的原因并不是由污泥腐化造成的,而是由于曝气池内污泥龄过长,硝化程度较高,在沉淀池底部产生了反硝化,产生氮气,粘附在污泥上形成上浮。 防止措施:加大污泥回流比、及时排除剩余污泥。 8 活性污泥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问题五:泡沫问题 污水中含有大量合成洗涤剂或其他起泡物质时,曝气池中会产生泡沫问题。 泡沫问题会给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操作带来一定困难,影响操作环境,带走大量污泥。 消除泡沫的措施: 进行喷水或投加除沫剂 风机机械消泡。 6 曝气理论与曝气系统 氧总转移系数KLa: 以M表示在单位时间t内通过界面扩散的物质数量,以A表示界面面积,则有下式成立: 6 曝气理论与曝气系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