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导向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风险导向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探讨
【摘 要】高等学校承担着教?W、研究等各项职能。然而受到各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中腐败、不正之风等现象频繁发生,不利于高校相关职能的实现和履行,因而做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机制,推动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措施几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风险导向;高校;内部审计
一、前言
近年来,在高校中各种腐败案件发生频繁,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十分严峻,建立并完善相应的预防与惩治腐败问题的体系迫在眉睫。高校内部审计能够通过自身监督和管理职能,对高校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所以,高校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对内部风险进行控制,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在高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能够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同学校别的管理体制一样,都肩负着健全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的任务,同时还需将相关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向学校进行及时反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从而使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
2.提高高校建设和服务质量
内部审计渗透到学校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可以及时掌握高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看法,利于学校内部管理控制。根据学校内部涉及到的不同经济业务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式对高校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一旦发现经济运行活动有损于国家、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利益时,需要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提高高校建设和服务质量。
3.增强高校经费使用效益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教育经费和高等教学内涵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教育经费紧张是阻碍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从政府相关审计部门对高校经费审计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高校经费供给紧张,教育资源配置以及经费的使用不合理,并未运用到实际需要的地方去,就出现了高校资源浪费、紧张问题。要将这一问题解决,就需要进行开源节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对教育经费等支出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保证开源渠道到畅通无阻,增强高校经费使用效益。
三、高校内部控制风险产生机制
1.风险根源因素
高校风险产生有内外部两方面因素,外部因素又包括政治和社会两方面,政治因素主要有办学方向、政策执行力度等,社会因素即各类信息、文化的传播等。风险内部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因素和管理因素两方面。管理方面,即内部重要岗位空缺,财政收入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高校应该积极履行相关受托责任,但是若高校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能力低下,管理能力不足,工作落实不到位,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都会给高校发展造成影响。人力资源因素是高校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知识素养、技术水平、经验等的总称,是高等学校重要教育资源。若高校专业技术老师缺乏,人力资源投入少,都对高校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了影响。
2.风险效应
所谓的风险效益指的是风险发生根源因素发生变化,通过风险传导相应环节从而影响高校整体运行动态变化。在风险根源中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就会造成风险传导结果偏差,不利于高校整体运行,使高校财务状况逐渐恶化,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长时间下去,会使高校声誉损坏,使学生就业、生源质量下降。偿债与收益能力是反映高校财务风险状况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对高校是否能够欧建立持续稳定财务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校内部运行。财务、办学风险的作用下,使高校内部风险发生综合效应。
3.风险传导环节
受到高校内部风险根源要素的影响,风险发生后传导因素主要包含高校的收支情况、办学就业情况等各项。在这些因素中,财政要素主要是对高校财务情况的反映。由于风险要素具有不确定性,这样就会对风险传导要素造成影响,从而引发各类风险,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与声誉损失。
四、推动高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和机构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备风险强化意识,避免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要使用正确的审计方式和流程,认真落实内部审计的各个环节。审计业务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与自身工作职责进行充分考虑,通过对高校内部投融资等各项工作的分析评价,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确保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从而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除此之外,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要重视对相关审计业务知识的积累和延伸,不断学习。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2)确保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独立性。《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办法》明确提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包含的内容有: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