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计算机原理与微机02-微型机基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型机原理与应用 第一章 计算系统概述 课前回顾 计算机的概念 基本组成 以运算器为核心的组成结构 以存储器为核心的组成结构 指令及其编码结构、程序 基本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控制工作原理) 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软件的分类) 计算机的分类、发展与应用 第一章 计算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基础 1.2 微型计算机基础 1.2 微型计算机基础 主要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概念 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程序在微型计算机中的执行 1.2 微型计算机基础 微型计算机的概念 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主机) 微型计算机系统 1.2 微型计算机基础 微型计算机的概念 1、微处理器(CPU、MPU、μP) 由运算器、控制器及辅助逻辑电路组成的、能根据指令要求完成系统控制、运算功能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 核心器件 影响微机性能的最重要的指标(速度、字长、处理能力等) 1.2 微型计算机基础 71年 4004 73年 8080 78年 8086 82年 80286 85年 80386 89年 80486 93年 Pentium 95年 Pentium pro 96年 Pentium MMX 97年 PentiumⅡ 99年 PentiumⅢ 01年 PentiumⅣ Intel微处理器-8085 Intel微处理器-8086 Intel微处理器-80286 Intel微处理器-80386 Intel微处理器-80486 Intel微处理器-pentium Intel微处理器- pentium pro Intel微处理器- pentium mmx Intel微处理器- pentium Ⅱ Intel微处理器- pentium Ⅲ Intel微处理器- pentium 4 1.2 微型计算机基础 按组装形式划分: 单片机 单板机 系统机 单片机: 一块硅片上集成了CPU、RAM、ROM、I/O接口等组成计算机系统所需的多种电路。 主要用途:控制、测量、仪器仪表、家电 单板机: CPU、RAM、ROM、I/O组装在一块电路板上,加上KEY、LED、监控程序形成的计算机。 主要用途:控制、教学 系统机: CPU、RAM、ROM、I/O等组装在系统板上,通过总线与各种I/O的适配器/卡连接,配以KEY、CRT、PRINT、软/硬盘、电源等形成的计算机。 主要用途:数据处理、工控机 按字长划分: 字长:CPU一次能处理和传送的数据位的宽度(二进 制位 bit)。 1. 4位机、低档8位机 2. 中档8位机 3. 16位机 4. 32位机 5. 高档32位、64位机 第一代:(71-73)4位机、低档8位机 代 表: Intel 4004/8008 、MCS 4 、 MCS 8 集成度:1200~2000管/片 特 点:结构简单、功能少、速度10-20us/指令、机器和汇编语言 第二代:(73-78)中档8位机 代 表:Intel 8080、8085、MCS8048/49/51、MC6800、6809、Z80 集成度:5400~9000管/片 特 点:集成度提高1-4倍 速度提高10-15倍 1us/指令 体系结构已出现 高级语言 第三代:(78-81)16位机阶段 代 表:Intel 8086 、80286、8088 、Z8000、MC68000 集成度:29000~68000管/片 特 点:性能提高一个数量级 速度0.5us/指令 PC机 第四代:(81-92)32位机阶段 代 表:Intel 80386 、80486、MC68020 集成度:百万管以上/片 特 点:流水线技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