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基数效用(定量分析) 一种商品或劳务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 效用单位是尤特尔。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 * 消费主体:消费者,指经济中能作出统一消费决策的个人,或由若干人组成的家庭,又称居民户。 (消费者行为理论研究的是最终消费) 消费者的行为目标是: 在有限的预算条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获得幸福)。 幸福是指个人设定的期望值的符合度。 消费者行为(Consumer Behavior) 效用 萨缪尔森提出:幸福 ——— 欲望 3.1.1欲望及其相关概念 1.欲 望 指人们的需要。或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一种心理现象。 2.欲望的五个层次(马斯洛需求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3.1 效用与效用理论 2. 效用(Utility)(P58) 效用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中所获得的主观上的满足程度。 效用产生于人的欲望,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评价。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序数效用(定性分析) 一种商品或劳务效用的大小,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1.2 效用理论(P58)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效用理论 无差异曲线 效用可比较 序数效用论 边际效用曲线 效用可计量 基数效用论 分析工具 主要观点 效用理论类型 3.2 边际效用分析法与消费者均衡 1、总效用TU (Total utility)(P59) 某一消费者在特定期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 公式: TU f Q 饱和点 TUmax 总效用曲线 Q TU 2、总效用的规律 效用随着消费商品的数量增加而增加是有限度的。 超过这个限度开始出现负效用,这时效用随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2、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 )(P60) 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增加(或减少)的满足程度。 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一单位的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 2、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 ) Q MU 10 8 6 4 2 0 -2 0 10 18 24 28 30 30 28 0 1 2 3 4 5 6 7 边际效用(MU) 总效用(TU) 消费量(Q)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P60) 先递增后递减 递减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P60) 10 8 6 4 2 0 -2 0 10 18 24 28 30 30 28 0 1 2 3 4 5 6 7 边际 效用 总效用 数量 TU Q TU MU Q MU 当MU 0, TU↑ ; 当MU 0, TU↓ ; 当MU 0, TU最高点,总效用达到最大 。处于↑ 、↓的拐点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P6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2.2 效用最大化原则——消费者均衡 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购买一定数量的各种物品能够使其总效用达到最大或者获得最大满足的消费状态。 1.消费者均衡的假设:P63 消费者的偏好既定 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商品的价格既定 每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2. 两种商品的均衡条件(P64) MU2 P2 MU1 P1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大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 MU2 P2 MU1 P1 说明:对于消费者,同样的一元钱购买商品1的边际效用小于商品2的边际效用。 理性消费者就会调整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 增加商品1, 减少商品2。 减少商品1, 增加商品2。 意味者:总效用会增加。 直到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便获得最大效用。 1.需求曲线的推导 需求价格——用货币单位来计算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所愿意付出的代价,称为需求价格。公式为: 3.2.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 边际效用递减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Q MU Q P 0 0 MU D 效用与价格关系?(价值悖论) 思考:为什么水比钻石便宜? 水是丰富的,消费数量大,边际效用很低,价格因而很低; 钻石是稀缺的,消费数量不大,边际效用大因而价格高。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 解释经济学中著名的“价值悖论” “价值悖论”又称价值之谜,指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不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