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

发布:2019-01-08约6.79千字共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2.超高值确定 积雪冰冻地区:ih6%, i合成8%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4.超高过渡方式: 绕行车道中心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有缓和曲线:则在其内完成, 没有缓和曲线:则可直线内2/3-1/2,园曲线内1/3-1/2, 两圆曲线相接:各1/2。 3.超高过渡段 长度:由设计速度、横断面类型、旋转轴位置及超高率等因素确定,计算公式同正线。 第五节 端部设计 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等。 设计原则:出入顺畅、安全、线形与正线协调, 出入口应易于辨认,正线与匝道间相互通视。 一、出口与入口设计 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出口位置应易于识别。 出口:上坡路段-便于减速,一般在构造物前,若在后,距离150m 入口:下坡路段-便于加速 通视区域:主线100m 匝道60m 主线与匝道的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误行车辆返回,设置偏置加宽,圆弧连接 变速车道: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加速车道。 1.变速车道的形式: 平行式 直接式 二、变速车道设计 2.相交道路的性质 高速与高速 高速与一级 高速与交通繁忙的一般公路相交 一级与交通繁忙的一般公路相交 --均应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 3.相交道路的任务 高速、一级与 通往大城市、政治、经济中心,重点工矿、港口、机场等公路相交 --均应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 4.相交道路的交通量 一级与四车道公路,Q=10000辆(年平均昼夜)时 城市道路四车道相交,Q=4000-6000辆/小时 --可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 5.人口数量 3-5万人口附近 --可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 (二)立交的间距 公路: 在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km~10km; 一般地区为15km~25kmm。 最大间距以不超过30km为宜; 最小间距不应小于4km。 城市道路: 互通式立交的间距一般比公路小, 但最小间距按正线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60km和50km/h, 分别采用1km、0.9km和0.8km。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一)影响立交形式选择的因素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一、匝道的基本形式 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划分: 右转匝道 左转匝道 1.右转匝道 特点:右出右进, 不设跨线构造物; 方向明确, 车速高。 第四节 匝道设计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除环圈匝道外, 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造物。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 左转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左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入。 优点:线形简捷,转向明确,长度最短,无反向迂回,指标高;车速高,通行能力大。 缺点:构造物多,二层式两座或三层式一座; 左出左进,与右侧通行规则相悖,较少采用。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后左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特点: 行车安全-右进改进了左进的缺点 仍有左出 略有绕行 二层式跨单向桥一座 三层式跨双向桥一座 两层式跨单向、双向跨线桥各一座 (2)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在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特点: 行车安全-改进了左出的缺点 仍有左入 略有绕行 (3)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都是右转弯驶出和驶入,在匝道上左转改变方向,右侧合流驶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特点: 行车安全-消除了左进左出的缺点 绕行最长 跨线构造物多 3)间接式:又称环圈式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回转约270°达到左转的目的。 优点:行车安全,造价低 缺点:线形指标差、车速低、 占地大 二、匝道的特性 1.独立性: 每一种左转匝道具有单独的使用特性,一种形式可用于所有的左转匝道,形成对称形式。 苜蓿叶型 二、匝道的特性 2.对称性: 十种匝道,分两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