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_精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绪论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准确把握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体系和特点,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一、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二、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体系和特点
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要求和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体系和特点。
主权国家(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
具体的对象包括: 国家对外目标与战略:均势战略理论 综合国力(克莱因)
国际冲突与合作 第一章 当代世界总格局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格局及其研究方法,了解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的各种国际问题,准确把握多极化趋势中世界格局的特点和规律,明确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国际环境,从而加深对我国外交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第1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02年10月26日在墨西哥的洛斯卡沃斯举行。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等文件。 第二章 霸权地位衰弱的美国
“三权分立”,是指把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互相制约,相互配合。三权分立学说是欧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理论武器,1787年,美国宪法头三条确定了三权分立原则。
1 2、美国在冷战期间所采取的军备扩张政策客观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不断扩大。
3、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经济升至顶峰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已经呈下降趋势。
4、里根总统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里根经济学)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走势强劲
120世纪90年代初恢复增长,连续增长110多个月,成为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长的扩张时期。
2、1945年以来,美国经济经历了三个持续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1、以计算机和软件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在推动美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促进美国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1993年克林顿执政后,把振兴美国经济,维护美国的经济利益列为美国政府内外政策的中心,力图使美国经济“走上新道路”,以此来保持与维护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自1991年3月开始,美国经济爬出低谷,走向复苏,在克林顿的经济政策下,至今已连续增长110多个月,而其强劲增长的势头又是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并存的。
“行动主义”代替“放任自流”。克林顿认为“里根经济学”是“无为而治”的经济学,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增税减支”向赤字开刀 。措施主要包括:增设能源税,提高富人的所得税、中产阶级的社会安全福利税、工商企业税;压缩政府津贴、减少国防开支、减少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和退伍军人福利开支等。
(3)、强调面向未来的投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强调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投资 。
克林顿的对外经济政策:克林顿政府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强迫其他国家对美国开放市场。
克林顿将“经济安全”列为其对外政策三大支柱之首,为此,在对外贸易中美国凭借自身强大实力,迫使贸易伙伴让步,向美方开放市场。例如,美国对欧盟的进口钢材征收惩罚性关税;就欧盟对美国的电讯、交通和能源领域的“歧视政策”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国还威逼日本在汽车、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农业、专利法、禁止垄断法和金融服务业等8个领域向美国开放市场。
21世纪以后不久,美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衰退迹象
首先,美国经济中的泡沫成分浓。美国经济中的泡沫占34%以上。
其次,贸易逆差居高不下。1998年美国贸易逆差是2300亿美元,1999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3011亿美元。
再次,债务负担沉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 “中间阶层”有所扩大,这是美国(西方国家)阶级结构的最大变化。所谓的“中间阶层”与传统的小业主不同,它是科技革命和国家职能变化而新生的技术和管理阶层。
“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把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