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doc

发布:2016-04-11约6.5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阜宁方言中亲属称谓及其所代表的关系 李立飞 内容摘要:从血缘、婚姻两个方面,嫡亲、叔伯、表亲三个角度,论述阜宁方言中以“我”为中心的,从太祖父辈、祖父辈、父辈、平辈到子侄辈五代之间的称谓、关系,以及关系亲疏中所体现的地区文化观念。 主题词:阜宁方言 亲属称谓 关系 亲疏 亲属称谓是标志血缘、婚姻关系的语言符号,在古代可谓纷繁复杂,有“九族”、“六亲”之说。 “以前的法律分亲属为宗亲、夫妻、外亲及妻亲四类,偏重男系的宗法主义。现行《民法·亲属编》本男女平等的原则,以血统及婚姻为标准,分亲属为血亲及姻亲两类,血亲又分为直系血亲与旁系血亲两种,前者指己身所从出(如父母、祖父母),或从己身所出(如子女、孙子女)之血亲,后者指非直系血亲,而与己身出于同源之血亲(如兄弟姐妹、伯叔舅姑姨)。姻亲可分为血亲之配偶(如兄嫂、姐夫),配偶之血亲(如翁姑、岳父母)与配偶之血亲之配偶(如连襟、妯娌)三种。” 在阜宁方言中,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又可以分为嫡亲、叔伯、表亲三类,其中嫡亲与直系血亲不是一一对应的,叔伯和表亲也不等同于旁系血亲,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直系血亲肯定是嫡亲,嫡亲不一定是直系血亲;叔伯、表亲肯定是旁系血亲,而旁系血亲不一定就是叔伯、表亲。 阜宁县位于江苏省盐阜平原北部,。 本文主要从“我”的角度论述曾祖父辈、祖父辈、父辈、平辈、子侄辈五代之间的称谓、关系。 一、嫡亲 所谓“嫡亲”,“①指亲生的或血统关系最近的亲属:嫡堂|嫡亲姐妹。②指正宗;正统:嫡派|嫡传|嫡系。③指宗法制度下称正妻或正妻所生的儿子:嫡长子。”这里所讨论的“嫡亲”,是指“亲生的或血统关系最近的亲属”。 阜宁方言中的嫡亲属称谓主要如下图所示: 1、五代之始:老太爷、老太,一指曾祖父、曾祖母,是祖父的父亲、母亲; 一指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是外祖父的父亲、母亲。 2、第二代:爹爹、奶奶,即祖父、祖母,又称爷爷、奶奶,是父亲的父亲、母亲; 外公、外婆,即外祖父、外祖母,是母亲的父亲、母亲。 3、第三代:爸爸,即父亲,在阜宁方言中,对别人提起自己的父亲时,常称呼为“我大” [?214][t?51],在与阜宁接壤的建湖县的方言中,则称自己的爷爷为“大大” [t?51]; 姆妈,即通常所称的“妈妈”、“母亲”; 布子,即姑姑,父亲的亲姊妹;阜宁方言中将父亲的亲姊妹统称为“布子”,最大的姊妹成为“大布”,第二、第三……个姊妹分别称为“二布”、“三布”……最小的则称为“小布”。通常情况下“姑”的读音与共同语的读音基本相同,如“姑奶”、“姑息养奸”等,但在表示父亲的姊妹时,读音则和“布”相同,因此用“布”代替,以示区别。 大爷 (读yi),即通常所称的“大伯”,是父亲的长兄,与共同语中的“大爷(读ye)”不同,共同语中的“大爷”,在阜宁方言中称为“大爹”; 二爷、三爷……[i35](读yí)叔伯,主要指略疏于嫡亲关系的亲属关系,根据血缘的亲疏,又分为嫡叔伯、叔伯和堂叔伯。 下面四代之间的关系和第一代基本相同,只是后三代之间是“堂兄弟姊妹”和“从堂兄弟姊妹”的关系。 1、嫡叔伯太爷:曾祖父的嫡亲兄弟,即祖父的嫡亲叔叔; 嫡叔伯爹爹:祖父的嫡亲兄弟; 嫡叔伯大爷[i35]、布子: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女儿,即“嫡叔伯爹爹”的儿子、女儿; 嫡叔伯兄弟姊妹:父亲嫡亲兄弟的儿子、女儿; 嫡叔伯侄子、侄女:嫡叔伯兄弟的儿子、女儿,即父亲嫡亲兄弟的孙子、孙女。 嫡叔伯即“嫡亲的叔伯”,这里的“嫡亲”与上文所描述的“嫡亲”不是等同的概念。这里的“嫡亲”是相对于“叔伯”、“堂叔伯”而言的,对于叙述角度“我”来说,并不是具有直接血缘关系或血统最接近的人,因此也不是“我”的嫡亲亲属。当然,如果将关系向上推一代,对于“我”的父亲来说,“嫡叔伯爹爹”、“嫡叔伯兄弟姊妹”就成了上文所述的“嫡亲大爷、二爷……”、“嫡亲侄子侄女”,有些“嫡叔伯”关系就转变称为“嫡亲”关系。 2、叔伯太爷:曾祖父的嫡亲叔叔的儿子; 叔伯爹爹:曾祖父的嫡亲兄弟的儿子,即祖父的“嫡叔伯兄弟”; 叔伯大爷[i35]、布子:曾祖父的嫡亲兄弟的孙子、孙女,即“叔伯爹爹”的儿子、女儿; 叔伯兄弟姊妹:祖父的亲兄弟的孙子、孙女,以及外孙、外孙女; 叔伯侄子、侄女:祖父的亲兄弟的重孙、重孙女。 3、堂叔伯太爷:曾祖父的祖父的亲兄弟的孙子,即曾祖父的“叔伯兄弟”; 堂叔伯爹爹:曾祖父嫡亲叔叔的孙子,即“叔伯太爷”的儿子; 堂叔伯大爷、布子:曾祖父的嫡亲叔叔的重孙、重孙女,即“叔伯太爷”的孙子、孙女; 堂叔伯兄弟姊妹:曾祖父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