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化学二轮专复习题四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doc

发布:2017-03-02约6.1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四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考纲再读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5)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8)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主干知识整合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数决定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和质量数;由质量数可得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元素、核素、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包括质子数相同的各种原子或离子(游离态和化合态)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递增:原子结构、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表:①排列顺序:最外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②结构:七个周期(7个横行):三短(一、二、三周期);三长(四、五、六周期)一不全(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16个族(18个纵行)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稀有气体)和1个VIII族(8、9、10三个纵行) ③性质递变: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②与H2化合的难易及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③活泼非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非金属单质 ④阴离子还原性强弱 ⑤与变价金属反应产物中金属的价态 ⑥电解时,在阳极先产生的为非金属性弱的单质 (5) 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①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强弱 ②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 ③活泼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 ④阳离子氧化性强弱 ⑤原电池中负极为活泼金属,正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⑥电解时,在阴极先析出的为不活泼金属 ⑦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强 (6) 元素“位一构一性”之间的关系 三、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成键性质 静电作用 共用电子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成键条件 一般活泼金属(IA、IIA族)与活泼非金属(VIA、VIIA族)之间相互化合 通常同种非金属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 存在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 ①非金属单质的分子中(除稀有气体外)②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③部分离子化合物中 影响因素 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 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 例题讲解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解析】A、C中的微粒,可以是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Na+和O2-,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但化学性质相差甚远,也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中当H形成H+时,不与任何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相同。故,本题D正确 例2、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W 原子半径/pm 160 143 70 66 主要化合价 +2 +3 +5、+3、-3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Y 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2W2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解析】答案:D。根据题给数据,X、Y的化合价不同,但原子半径相差较小,可知两者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主族,故金属性XY,A错;根据Z、W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化合价不同,且W只有负价,则其可能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