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政府经济学》期末复习.doc

发布:2018-05-27约9.5千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政府经济学》2013年7月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80% ,两项得分合成为课程综合成绩。 一、终结性考试的题型与题量 纸质考核,时间90分钟。 (1)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3)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4)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5)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二、重点问题 (一)名词解释 1.房产税 是指以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种的总称,如房产税、契税、遗产税和赠与税等。 2.土地增值税 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货币收入、实物收入和其他收入为计税依据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赋,不包括以继承、赠与方式无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 3.契税 是在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权属转移过程中,向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契税的征税对象,是指在我国境内发生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 4.城镇土地使用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实际使用的土地,以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 5.增值税 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增值税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税种之一,增值税的收入占中国全部税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税种。 6.印花税 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领受应税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印花税的征税对象是税法列举的各种应税凭证。 7.流转税 是指以发生在流通领域内的商品或非商品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税种的总称。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8.营业税 营业税(Business tax),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公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 9.财产税 是以纳税人所有或属其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它以财产为课税对象,向财产的所有者征收。财产包括一切积累的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森林等)和各种科学技术、发明创作的特许权等。 10.直接民主 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11.多数裁定原则 是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如有100人参加投票,有51人赞成的方案就可获得通过。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政府所参与分配的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的国民经济系统;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对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必要性的认识。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即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一种理想状态,任何分配方案的改变,都不能达到在不损害一部分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另一部分人福利水平的目的。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 (2)公共物品不能或不能有效提供。 (3)外部效应。 (4)信息的不对称性。 (5)市场的不完整性。 (6)在收入公平分配领域的失灵。 (7)不能有效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既然这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就需要政府干预。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工资制度、财政补贴。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