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负荷计算及功率补偿
2.1 负荷计算
全厂总降压变电所的负荷计算,是在车间负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考虑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功率损耗,从而求出全厂总降压变电所高压侧计算负荷及总功率因数。列出负荷计算表、表达计算成果。
2.2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
计算负荷是指负荷的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电系统中的各元件的负荷值。计算负荷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由于导体通过电流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大约需要(3~4), 为发热时间常数。截面在16mm及以上的导体,其≥10min,因此载流导体大约经30min(半小时)后达到稳定温升值。由此可见,计算负荷实际上与从负荷曲线上查得的半小时最大负荷P(亦即年最大负荷P)是基本相当的。所以计算负荷也可以认为就是半小时最大负荷。
负荷计算的目的是在于正确的确定计算负荷值,为设计供电系统提供可靠的基本依据,并作为合理地选择供电系统所有组成元件的重要依据。计算负荷值是供电设计基本依据,如果计算负荷值确定偏小,将使导线、开关电器和变压器运行时电能损耗增加,产生过热,引起电气设备和导线绝缘老化,过早损坏,造成事故;反之,如果计算负荷值确定偏大,将增加各种供电元件的容量,浪费投资和有色金属。因此,正确计算电力负荷具有重要意义,负荷计算的准确,可使供电设计工程方案经济合理。但是由于负荷情况复杂,准确地确定计算负荷十分困难,实际上,负荷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它与设备性能、生产的组织及能源供应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负荷计算只能力求接近于实际。
尖峰电流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秒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一般取启动电流上午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和电压下降以及选择电器和保护元件等的依据。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启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
平均负荷为一段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与该段时间之比。常选用最大负荷班(即有代表性的一昼夜内电能消耗量最多的一个班)的平均负荷,有时也计算年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用来计算最大负荷和电能消耗量。
2.3 负荷计算的方法
负荷计算常用的方法有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其中需要系数法事国际上通用的确定计算负荷的方法,最为简单实用,对任何性质的工业企业均适用,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是确定工厂车间变电所负荷和全厂负荷广泛采用的方法。二项式法的应用局限性较大,但在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悬殊的分支干线的负荷计算时比需要系数要准确而且计算也更简单,二项式法主要适用于机械加工企业电力负荷计算。
本次毕业设计采用需要系数法来确定。
主要计算计算公式有: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视在功率:
计算电流:
2.4各个车间的原始数据及全厂负荷计算
表1 原始数据
序号 车间名称 设备容量(千瓦) 计算负荷 变压器台数及容量 备注
1 电机修造车间 2505 609 500 788 11000 一号车变 2 加工车间 886 163 258 305 1400 二号车变 3 新制车间 634 222 336 403 1500 三号车变 4 原料车间 514 310 183 360 1400 四号车变 5 备件车间 562 199 158 254 1315 五号车变 6 锻造车间 150 36 58 68 1100 六号车变 7 锅炉房 269 197 172 262 1315 七号车变 8 .空压站 322 181 159 241 1315 八号车变 9 汽车库 53 30 27 40 180 九号车变 10 大线圈车间 335 187 118 221 1250 十号车变 11 半成品试验站 365 287 464 1500 十一号车变 12 半成品实验站 2290 640 480 800 11000 13 加压站 256 163 139 214 1250 14 设备处仓库(专供负荷) 338 288 444 1500 15 成品实验站内大型负荷 3600 2880 2300 3686
2.4.1 全厂负荷计算
同时系数(又称参差系数或综合系数),对车间变电所电压母线中的车间干线计算负荷直接相加来计算时,可以取
所以取
总的有功计算负荷
总的无功计算负荷
总的视在计算负荷
功率因素
2.5 功率补偿
按照我国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颁布实施的《供电营业规则》规定:用户应在提高用电自然功率因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