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婴儿心理的发展1.ppt

发布:2017-05-26约1.23万字共1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五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第二节 新生儿及其心理的发生 第三节 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第四节 婴儿言语的发展 第五节 婴儿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二、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 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一)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 (二)婴儿大脑的机能发展 (三)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形态的发展 1.脑重与头围 脑重:出生时达350~400克,为成人的1/4;此后第1年内脑重增长最快,6个月已达到700~800克,12个月达到800~900克,24个月达到1050~1150克,36个月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1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头围是指齐眉绕头部一周的长度。 一般地,新生儿头围已经达到成人的60%,其中,男婴约为34.3厘米,女婴约为33.7厘米。1岁时达到46-47厘米,2岁时达到48-49厘米,此后增长速度变慢,第三、第四年共增长1.5厘米。10岁才达52厘米。 大量研究发现,婴儿出生前后(胎儿24周到出生后12个月)头围的增长与其体重的增长成正比,而且新生儿的头围与其体重呈现高度正相关。 如果新生儿头围小于32厘米或3岁后仍小于45厘米,则视为小头畸形(或称头围过小)。这表明婴儿脑小或头骨狭窄。小头畸形对婴儿大脑发育的影响非常严重,其智力发育很容易出现障碍。如果新生儿头围超过37厘米,则为巨头畸形或头围过大。脑积水和巨脑畸形是新生儿头围过大的两个主要原因。 2. 大脑皮质 胎儿 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已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经分化,细胞构筑区和层次分化已经基本完成,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已经髓鞘化。 到2岁时,脑及其各个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经基本上类似于成人的大脑。白质已基本髓鞘化,与灰质分开。大脑的髓鞘化程度是婴儿脑细胞成熟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婴儿大脑的机能发展 1.脑电图 脑电的变化常作为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脑 电逐渐皮质化,伴随产生皮质下的抑制。 2.皮质中枢 婴儿大脑是按照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婴儿刚出生时大脑两半球及其皮质尚不能发挥功能,皮质兴奋还处于弥漫状态,随着皮质的发展,婴儿的反射动作将越来越少,高级智力活动进一步发展。 3.大脑单侧化 婴儿大脑的单侧化实际上是在大脑的一个半球建立一定功能的过程。 在新生儿阶段就已表现出大脑单侧化的倾向,随后这种单侧化倾向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两半球在功能上出现更大的质的差异。 (三)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婴儿脑的可塑性 婴儿脑的可修复性 二、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 体重:刚出生时,足月男婴3.3-3.4千克,足月女婴为3.2-3.3千克。正常喂养下,5个月时翻了一倍,12个月时增加了两倍,此后速度放慢,30个月时才达到出生时体重的4倍。 身高:新生儿为50厘米左右。其中,男婴比女婴略高点,婴儿身高没有体重增长的快,一般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长10厘米左右。 上下部量与胸围:婴儿刚出生时上下部量比例为男婴1.64,女婴1.62;胸围反映了婴儿身体形态与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婴儿刚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到18个月时超过头围,其后逐渐发育。 牙齿与骨骼发育:1. 婴儿已经具有切牙、犬牙和乳磨牙,婴儿乳牙在出生后6~9个月之间开始生长。2. 12个月时已发育出头状骨和钩状骨,36个月时长出三角骨。13岁时才能全部完成腕骨骨化过程。 第二节 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三、乳儿心理的发生 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一般特征 新生儿是指出生约一个月的儿童,这个时期的质的特点是: 1.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变为独立生活; 2.心理现象开始出现; 3.本身的软弱性和发展上的巨大可能性。 新生儿健康状态的评价(Apgar量表) (1)心率 (2)呼吸 (3)肌肉弹性 (4)皮肤颜色 (5)反射 以上评价依次以0,1,2记分,总分在0~10分之间,得分越高,健康状况越好。7分以上者被认为健康良好,4分以下者被认为有问题,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二、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一)儿童出生时并不具有心理现象 神经系统的发展是由低级部位到高级部位再到大脑两半球,6-7个月时胎儿的大脑皮层已象成人一样有六层,但远没有发育成熟。实验表明,胎儿还不能形成条件反射。儿童的最初是依靠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的。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性行为 1.生存反射 (1)呼吸反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