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开展校本研修.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方案 1、确定研修主题 2、明确研修目标 3、选择研修方式 4、制订研修步骤(内容及时间安排) 5、建立保障机制 6、评价研修效果 (三)建立规范的校本研修制度 1、建立学校领导引领教研制度。 要明确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及领导成员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参加活动、指导教研;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教科研处(教务处)是校本研修工作的具体责任部门。学校要制订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科研处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要科学设置教研组、甚至建立校际间教研协作组,制订详细的任务要求,建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 4、建立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研修制度的根本。主要应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集体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5、建立专业引领制度,探究新型教学指导模式。 学校定期邀请专业研究人员到学校指导、参与学校教研工作,以提高校本研修水平。 6、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及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 (四)科学评估校本研修工作,是做好校本研修的关键。 督导检测法。领导分别深入各教研组,督促指导各教研组平时的教研情况,时间的保证,活动的落实、全员参与,这体现了重过程性的评价。 教研成果展示法。把本组所进行的活动或者是课题研究等内容以自己认可的方式和全校教师进行交流。成果展示使教研组受益匪浅。如:(自学笔记展示,获奖论文展示、或教研记录展示等),活动体现了分工、合作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出权力的下放为教师带来的欣喜。几种评估方法在操作中会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这样产生的效果会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六、校本研修取得的进展 1、研修内容越来越宽: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课堂管理、学生管理、后进生教育方法、学生心理辅导、师生关系、试卷研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多种类别。 2、研修模式多种多样:“基于教学现场的校本研修模式”, “以关键教育事件为核心的案例解析” ,“以教学研讨沙龙为载体平等对话”的校本研修模式,“以项目组为单位的项目教研”活动模式,“以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为支撑的扁平式”校本研修模式等。 3、研修的空间越来越大:在学校——辐射周边——区域——远程。 4、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5、真正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6、在一些学校已形成了研修文化。 七、校本研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本研修的形式化、功利化的问题; 2.研修与教学未能一体; 3. 校本研修的主体偏离; 4.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存在误区; 5.教研文化尚待形成; 6、校本教研制度落实需进一步强化。 对策建议 1.确立教师教研主体的地位 只有真正确立教师教研主体的地位, 校本研修才能充分体现出“校本”二字。否则,即使研究地点是在学校, 研究问题也出自学校,也不能叫做“校本研修”。 要解决主体移位的问题,教师、学校、教研员三方都要切实改变观念,端正认识。 从教师本身的角度看 首先必须有自我发展的愿望, 树立自主研究意识,消除对专家和教研员的依赖心理,把研究看作是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研素养。校本研修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具有一个善于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教育教学经历、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的头脑。 从学校的角度看 校长作为校本研修的组织者 要准确把握“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之间的关系。 要通过制度层面的落实, 校园教研文化氛围的创建,校本研修活动的创新, 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规范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行为,引导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 2.聚焦课堂,立足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校本研究的主战场。 校本研究要以新课程实施为导向,紧密联系课堂教学,立足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努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是校本研修的要义。 3.教研组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基本的单位,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最直接的场所,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 学校教研组要把教师的个体行为聚合为群体行为,对新课程有较规范的执行力,使教研组站在一个制度化的平台上运作 4、拓展研修的形式 网络研修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它以学员学习为主线,主要方式包括:视频授课、同伴学习、文本学习、在线研讨、提交作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