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测井方法感应测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尕斯地区多井对比 跃新2-3 跃1-01 砂西60 跃灰4 跃灰4-7 五、油、气、水层判别 油、气层:电阻率较高; 水层:电阻率相对较低。 油、气层:侵入带孔隙空间中的油、气部分被泥浆滤液取代,导致侵入带地层电阻率降低,在双感应曲线上表现为“正差异”,即RILD>RILM 水层:泥浆滤液电阻率一般大于地层水电阻率,双感应呈“负差异”,即RILD<RILM 判别原理 油、气基本不导电;地层水含有NaCl、KCl等盐份而导电,矿化度越高,其导电性越好。 钻井时,泥浆滤液侵入渗透层,井壁附近由近及远形成冲洗带、侵入带和原状地层。 气层-厚层 气层-薄层 水层-厚层 水层-薄层 气水同层 六、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孔隙型储层可以近似看作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可直接用阿尔奇公式计算含水饱和度Sw a、m、n-分别为岩性系数、孔隙度指数、饱和度指数; Rw、Rt-分别为地层水电阻率、深侧向电阻率测井值; Φ-地层孔隙度。 本节要点 1、感应测井仪器刻度基本原理 3、感应测井曲线解释与应用 2、感应测井曲线的特点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司马立强 电法测井 (十二) 第三节 复合线圈系 第二节 视电阻率和几何因子 第一节 感应测井原理 第四节 感应测井仪刻度原理 第五节 感应测井视电阻率曲线 第六节 均匀介质中感应测井响应的严格解法 第八节 感应测井曲线的解释 第七节 几何因子理论的改进 1、感应测井基本原理 2、什么是视电导率、测井视电导率构成 4、复合线圈系的构成、特点 3、什么是几何因子,几何因子的种类与含义 前一节讲:视电导率等于二次感应电动势/仪器常数 人为地造成一个已知视电导率?a值,然后用这个?a值给仪器刻度: 取一个半径为r的金属导线环—刻度环。在环内接一电阻P。刻度环相当于一个视电导率为?,截面积为drdz的单元环,令环的电导=1/P,即有: 将其代入P139(4-16?),得: 单元环的导电率?和截面积drdz未知,但它们的乘积?drdz可由电阻P唯一确定。而为了造成一个视电导率?a,所需要的正好是这个乘积: 通常取?a=200,100,50 m?-1.m-1(Ra=5,10,20?.m)三个数值刻度仪器→P=2.25,4.5,9?→如果记录仪的横向比例为每cm代表50 m?-1.m-1 ,则对应于这三个电阻值,检流计光点应分别偏转4,2和1cm。 通常采用r=0.3m的刻度环,刻度时,刻度环位于线圈系中点。对于0.8m的六线圈系,计算结果是: 有时用r=0.5m的刻度环,这时电阻P的计算公式为: 视电导率 “褶积” 一、?a的计算与特点 设坐标原点在井口,线圈系中点深度为z→仪器纵向微分几何因子为gz(?)→?点深度坐标为z-?→?点视电导率为?(z-?)→厚度为d?的薄层对视电导率的贡献: P145→(4-22) 实际上,?也与r有关。考虑井的影响,定义gz?(地层影响): a-井的半径 当?只与z有关而与r无关时,上式成立——纵向阶跃介质 Gr(a)-井的积分几何因子 复合线圈系 Gr(a)→0 讨论 ☆两厚地层接触,交界面水平 坐标原点设在界面上 z0时 Z0时 ?两厚地层交界面恰好在视电导率半幅点处 ?如果是0.8m六线圈系,则在层面上、下各有一个“耳朵” “过聚焦” 半幅点 耳朵 耳朵 ☆一个视电导率为?1、厚度为h的水平层夹在导电率为?2的围岩之中 坐标原点设在地层中点 |Z|≤h/2 Z-h/2 Zh/2 层厚h变化时,两个单界面曲线形状不变,但相互位置变化 ?层厚h3m时,界面在半幅点 ?层厚较小时,半幅点确定的层厚实际层厚 与双侧向测井一样,感应测井是目前油气田应用最广泛的电磁测井方法之一。在碎屑岩地层,感应测井值比双侧向精度更高,除了裂缝评价外,感应测井能完成双侧向测井所作的全部工作。 主要应用 ⑵地层对比 ⑶油、气、水层判别 ⑷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 ⑴确定基本参数 应用时,通常将电导率转换成电阻率 一、确定基本参数 分层 通常,用感应、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综合分层 层厚3m→根据曲线半幅点划分地层界面 层厚3m→地层界面向峰值方向移动 跃灰3井3162-3165米孔洞发育段 确定目的层视电导(阻)率值 ?地层中点一般对应曲线的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视电导率就取该极值 ?厚层因岩性不均匀或含油,曲线起伏,取平均值 ?如有夹层应扣除夹层,取平均值 确定围岩电导(阻)率值 ?围岩均匀时,直接读值 ?围岩不均匀时,在靠近界面处读值 ?上下围岩差别较大时,分别读值 跃灰3井3162-3165米孔洞发育段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二、感应测井理论图版使用 1.影响感应测井视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