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h5国际贸易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ppt

发布:2017-04-17约4.77千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国际贸易与多边 贸易体制的发展;学习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增长 及其结构变化;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展。 三次社会大分工,每次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形成。 在奴隶社会初期,由于阶级矛盾产生了国家,商品交换活动开始超越国界,国际贸易得以产生。;2.国际贸易在战前的发展;(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较前一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上升。其中,纺织品的增长最为迅速。英国完成产业革命以后,成为棉布的主要出口国,其出口商品中有1/3~1/2是纺织品。此外,煤炭、钢铁、机器、运输材料、粮食等商品的贸易亦有较大增长。; 国际贸易方式和组织形式也有较大改进。 商品??易所、大贸易公司(在法律上负有限责任的股份公司)取代了对外贸易特权公司,运输业、保险业、银行业等在国际贸易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出现了专门的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一阶段是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时期(1870-1914年) 为了确保原料的供应和对市场的控制,少数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殖民地输出资本。 国际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已落后于世界生产。; 第二阶段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1914-1945年)。 1929年大危机后,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采用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并组织相互对立的经济集团。 国际贸易的增长更为明显地落后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及其结构的变化;1.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表5-1 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7)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 (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业工业化,减少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 (9)初级产品价格和制成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 (10)世界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智能化。;2.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3.国际贸易内容的变化;第二节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2)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保护本国的市场; 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 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积累资本或资金; 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 ;(3)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 对外贸易总政策 其中包括对外贸易战略、出口 总政策和进口总政策;进出口商品和 服务等政策;国别或地区贸易政策。;2.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 事实上,自由贸易口号历来是作为一种进攻的武器,即要求别国能够实行自由贸易,只有在双方都同意开放市场之后,自由贸易政策才会付诸实施。 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 保护贸易政策也并不是完全封闭。在保护国内生产者的同时,也要维持同世界市场的某种联系。;二、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2)主要表现;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 贸易自由化;(2)主要表现 一是关税大幅度降低。 二是非关税壁垒逐渐减少。 ;(3)特 点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超过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远高于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程度。 ;三、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 保护贸易政策; 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 贸易保护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贸易壁垒。 ;(2)主要原因;(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 新贸易保护主义;(2)新贸易保护的动机和目的;2.新贸易保护主义关注的焦点、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2)新贸易保护实施的手段;(3)新贸易保护的方式;3.新贸易保护的根源及其影响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大量的事实也表明,贸易保护的结果不仅没有达到保护的目的,获得经济利益,相反却付出了沉痛代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