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民事诉讼法学.docx

发布:2017-12-22约4.17万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民事纠纷和民事诉讼(一)民事争议 纠纷源于利益的对抗;矛盾推动世界的发展。毛泽东:“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诉讼制度特点:1,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 2,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 3,它以违反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为形成原因 ,使得民事法律关系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4,具有可处分性。分类:1、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2、人身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 (二)民事争议的解决机制 1,自决与和解(自力救济) 2,仲裁与调解(社会救济) 3,诉讼 (公力救济)两条规则:一是只能依据国家立法,二是争议结果由国家强制力做保障第二节 民事诉讼的概念(一)诉讼的定义和本质 诉讼俗称打官司 ,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职能,对于纠纷当事人而言是维护其权益的一种手段 。(二)民事诉讼的特点1.具有公权性质。2.诉讼具有强制性 。3.诉讼中当事人双方诉讼地位平等 。4.整个诉讼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 (三)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关系 1,案件性质不同;2,诉讼提起不同;3,主体地位不同; 4,适用法律不同; (四)民事诉讼的目的和价值目标:公正和正义 途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辨析) 第三节 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和程序 民事诉讼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当事人与法院在诉讼中的关系问题。 (一)当事人主义模式 (二)职权主义模式 划分根据:在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继续、裁判的对象、证据材料的来源等三个方面,是尊重和强调当事人的作用还是法院的职权作用。 1991年4月9号新修改的我国《民事诉讼法》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一)概念: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民事诉讼法典 广义:民事诉讼法典+其他法律中有关 民事诉讼的规范 区别: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是指民事诉讼法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时间、空间内有效。1,对人的效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4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2,对事的效力:民事诉讼法第3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3,空间效力(对地效力)4,时间效力(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按照编、章、节、条、款、项的体系结构编制的,共四编28章268条。第一编总则;第二编审判程序;第三编执行程序;第四编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 第五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四层含义:1、它发生在民事诉讼过程中;2、它存在于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之间; 3、它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4、它受民事诉讼法调整。 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1.一面关系说 原告 被告2.二面关系说 法院 原告 被告3.三面关系说 法院 原告 被告三个特点: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以法院为主导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既分离,又统一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基于多种原因发生, 以同一原因而消灭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l.人民法院2.人民检察院3.当事人4.诉讼代理人5.其他诉讼参与人(二)诉讼主体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与诉讼主体的关系 : 一是没有诉讼主体的参加,诉讼将无法进行;二是诉讼主体对诉讼的发生、变更、终结起着决定性或重要的作用。诉讼主体必定是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反过来,是诉讼法律关系主体者,未必是诉讼主体。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因民事诉讼中,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诉讼地位不同,各个主体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也不同。(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诉讼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案件事实+当事人争议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是由诉讼上的法律事实引起。 (一)诉讼事件 诉讼事件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诉讼上一定法律后果的客观情况。 (二)诉讼行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