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pptx

发布:2023-05-30约1.67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页/共21页生物一轮复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第2页/共21页考纲要求:1.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Ⅱ)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Ⅱ)第3页/共21页复习检测回扣课本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和推论:膜是由 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_______组成;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 三层静态结构;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 ;1972年,桑格和 提出 脂质脂质和蛋白质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4页/共21页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糖蛋白糖类细胞膜结构示意图第5页/共21页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中间层: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具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有的 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镶嵌(湘—RJ)蛋白质贯穿内外侧糖被(糖蛋白):位于外表,有保护、润滑、 等作用识别糖脂 :糖类、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第6页/共21页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连线)第7页/共21页考点一 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考点剖析时间:19世纪末 1895年人物:欧文顿(E.Overton)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溶于脂质的物质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第8页/共21页空气 水 水溶液环境(外)连续两层排列水溶液环境 (内)第9页/共21页时间:1959年人物:罗伯特森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第10页/共21页40分钟后人细胞诱导融合370C荧光标记 膜蛋白鼠细胞结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第11页/共21页流动镶嵌模型 第12页/共21页考点二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关系考点剖析:1.细胞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1)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膜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2)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第13页/共21页2.细胞膜的结构决定其功能总之,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可表示为下图。第14页/共21页考点剖析:1.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物质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ATP图 例影响因素膜内外浓度差膜内外浓度差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能量第15页/共21页2.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氧气浓度第16页/共21页(3)温度第17页/共21页细胞内浓度运输速率(细胞外浓度)时间呼吸强度戊丁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思考!第18页/共21页解读 坐标图第19页/共21页载体蛋白消耗能量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协助扩散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物质的运输方式 胞吞 大分子物质 (膜泡运输) 胞吐进出细胞跨膜层数为0第20页/共21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2010·天津卷,4·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协助和ATP提供能量( )2.(2011·北京卷,3·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3.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因素相同( )√××4.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不耗能( )5.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6.在一定O2浓度范围内,人的红细胞对K+的吸收量随O2浓度增加而增加( )×√×第21页/共21页感谢观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