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三章 第2节 环境评价和预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 一、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预测 一、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规划编制必须进行环境质量评价。通过评价规划区环境质量的历史和现状,确定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掌握规划区环境质量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规划区的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环境信息采集 文献调研 :查阅和收集公开发表的上述文献资料 召开专家和管理干部座谈会 :请他们撰写有关资料或通过书信调查采集信息,确定主要问题或对问题进工排序; 设立环境规划研究课题 :委托科研单位进行关键问题的研究或关键数据的测试、核算。 4.信息情报的采集和使用注意事项 (1)在初期信息情报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应尽早确定规划的方向、范围和结构,缩小信息情报收集范围,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收集工作。 (2)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甄别,去伪存真,确认所得数据的时空界限和权威性。 (3)规划收集的资料应妥善分类和保管,订立使用制度和范围,注意不使之扩散和散失。 (二)环境质量评价类型 可按时间、环境要素、区域空间、职能划分。 1、按时间划分为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回顾评价是根据一个地区历年积累的环境资料进行评价,据此可以回顾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现状评价是根据环境监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作现状评价; 影响评价是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把预测一个建设项目将来的环境影响并制定出预防影响的对策称为环境影响评价。 2、按环境要素分为单要素评价、联合评价和综合评价。 单要素评价包括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等。 联合评价是指对两个以上环境要素联合进行评价。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评价,联合评价可揭示污染物在各环境要素间的迁移转化规律,反映各个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的相互关系。 综合评价是指整体环境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从整体上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状况。 3、按区域可划分为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 4、按职能可分为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工业环境质量评价、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及交通环境质量评价等。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评价主要为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服务。 一般应包括区域自然环境现状、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水体环境污染现状、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噪声污染现状、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 (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生产布局现状分析 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2)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社会人口状况分析 : 社会意识状况分析 : 污染源评价是在污染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污染物的发生源对环境影响大小确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污染源的治理规划提供依据。 各种污染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环境效应,为了使不同的污染物和污染源能够在同一尺度上加以比较,需要采用特征数来表示评价结果;或者说,需要对污染物和污染源进行标准化比较,才能获得正确结论。 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 评价之前应对污染物进行筛选,确定出排放量大,毒性强,对环境影响严重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筛选是在污染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污染源评价需要确定3个特征数: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负荷比。 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 1、等标污染指数:指所排放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倍数,简称超标倍数。它所反映的是污染物排放浓度与所采用的评价标准间的关系。 Nij=Cij /C0i Nij:等标污染指数;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排放浓度; Coi: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 3、等标污染负荷比: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内,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j=Pij/Pj 根据Kij值,可以确定污染源内部的主要污染物,即Kij最大者为源内主要污染物。 一个地区中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可以表示为: Kj=Pj / P Kj按大小排列并从大到小累加至70%-80%时,为主要污染源。 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 一个地区中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Ki=Pi / P Ki值也是按大至小顺序排列,排在前几项的Ki值为环境规划区内的主要污染物。 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 等标污染负荷法原则上适用于废气的标化计算,在相同的单位和统一的标准下,亦可以与废水比较。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固体废弃物评价时加以修正。这是由于存在于废渣中的污染物并未完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