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人》教案
公共组:王丽
【教学目标】
对各部分内容进行信息的筛选与组合,明确作者是通过几件事来阐述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引导学生明确父亲身上的这些良好品质的养成对人生和事业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了解父亲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性格演员”、“‘本色’的人”的含义。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姚明在某次采访中表示:比起明星生活,自己更喜欢普通人的生活。你觉得姚明为什么喜欢做普通人?(由该案例引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1949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一个建筑工人家庭。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插队北大荒。创作多以知青题材为主,有人称为“北大荒小说”,多描写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他们的痛苦与快乐、求索与理想,深情的礼赞了他们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美好心灵与情操,为一代知识青年树立起英勇悲壮的纪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以长篇小说《雪城》最为出色。
后期作品开始探讨现实与人性,长篇小说《浮城》以社会幻想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分析,十分深刻。
整体感知
文中父亲的职业是什么,他是怎样获得该职业的?
作者是如何陷入对父亲的回忆,又是如何结束回忆的?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
研读课文
1.分小组精读课文,概括父亲做群众演员的四件生活琐事。
2.这四件琐事集中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作者在刻画父亲形象时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这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归纳文章主旨,理解父亲“普通”和“不普通”之处。
5.谈谈对“性格演员”和“‘本色’的人”的理解。
6.本文明明写的是“我的父亲”,为什么不以“我的父亲”为题,作者把文章标题写成“普通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素质拓展
结合父亲的事列和今后将从事的职业自由讨论发言:1.“认真”精神是否过时?2.面对将来的工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练习册。
附:板书
普通人
梁晓声
一(1—4)引出回忆
二(5—75)回忆的主体
三(76—89)结束回忆
四(90—91)深化主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