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1.ppt

发布:2017-06-26约3.06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宏观经济学期末总复习 复习一 复习重点一 1.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别。 2.理解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理解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与支出法。 4.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关系。 5:乘数理论 一:GDP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一:GDP的含义 2:GDP计算的注意点 A:最终的… 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 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B:生产的… GDP包括限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并不包括涉及过去 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一:GDP的含义 C:物品和劳务… GDP即包括有形的物品(汽车,食品),又包括无形 的劳务(看病,理发)。 D:GDP是市场价值总和 GDP一般不以价格来计算。 E:一个国家之内… GDP衡量的生产价值是在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 一:GDP的含义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 旧货的买卖 买卖股票 妻子从事家务劳动 Amy为邻居修剪草坪的收入 政府转移支付 私人转移支付 一:GDP的含义 3: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基期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 义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举例:名义GDP和实际GDP 一:GDP的含义 4: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 本国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一:GDP的含义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GNP超过GDP,说明该时期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大于 等于 小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收入法 GDP包括: ①工资、利息、租金; ②非公司企业收入; ③公司税前利润; ④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⑤资本折旧。 二: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1:支出法 GDP包括: ①个人消费支出 包括购买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支出、劳务支出、住房租金。 ②私人国内投资 包括购买厂房、设备、私人住宅的支出和企业存货净变动额。 ③政府购买 ④净出口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基本恒等关系 总需求 = 总供给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与恒等 关系 不考虑政府收支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两部门指:厂商和居民户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漏出与注入 漏出[Leakages] “潜在计划支出从收入-支出流量中的撤回。” 包括:储蓄、政府税收和进口。 注入[Injections] “潜在计划支出增加到收入-支出流量中去。” 包括: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浴水原理” 如果注入与漏出相等,收入-支出流量就处于均衡状态,即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 如果注入与漏出不相等,则总需求大于或小于总供给。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与总供给不会自然达到均衡,因而国家有必要进行调节。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总需求=消费+投资    = C + I 总供给=消费+储蓄  = C + S 恒等关系: C + I = C + S    I = S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与恒等 关系 加进政府收支的作用。 三部门指: 厂商、居民户和政府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 C + I + G 总供给=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 C + S + T 恒等关系: I + G = S + T 或 I = S + (T-G)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与恒等 关系 再加上国际收支的作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