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钢结构建筑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建筑的功能要求的日益提高,钢结构建筑的价值逐渐得到民众的普遍认可,尤其在我国,钢结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起来。本文基于国外发达国家的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情况和成功经验,对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面所临着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希望与业内人士共勉。
关键字:钢结构 发展 综述
一、国外钢结构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钢结构在国外建筑业早已广泛应用。在发达国家,钢结构已成为主导的建筑结构形式。目前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建筑采用的都是钢结构,如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厦,马来西亚双塔石油大厦等。历届奥运会的场馆也多采用钢结构。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呈现出用途广泛和用钢量大的特点。其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和大空间建筑,工业、商业、社区、文教卫生等??筑,以及大部分的低层非居住型建筑中。在欧洲、美洲、日本、韩国等地,钢结构用量已占到钢材产量的40%以上,钢结构面积占到总建筑面积约40%以上。美国是最早采用钢框架结构建造住宅的国家和地区之一,1965 年钢结构在美国仅占建筑市场15%;1990 年上升到53%,而1993 年上升到68%,到2000 年已经上升到75%,其中三大厂商占美国建筑钢结构市场份额达50%。日本国土处于太平洋地区地震带中,特别重视追求住宅良好的抗震性。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预制装配住宅中木结构占18%,混凝土结构占11%,钢结构占71%。钢结构工业化住宅生产厂家规模比较大的有7-8家。
二、鉴于国外钢结构建筑发展谈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造价相对较高,消费者难以接受
目前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大陆的报价大约是同条件传统混凝土结构住宅的1.5倍左右,国内消费者近期还难以接受。然而这种价格在国外比起其它结构形式住宅的造价来说,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外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所处社会的技术经济背景相联系、相适应的,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约为我国的40至50倍,劳动力价格约为我国的20至30倍,因此,符合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轻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远比我国更易被市场接受。而我国由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尽管轻钢结构住宅的性能和舒适度较高,但其对于传统建筑形式住宅的竞争优势反倒不够明显。因而市场接受起来比较缓慢。
(2)规范标准尚待完善
由于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还不够成熟,钢结构建筑标准规范零散而不系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业化程度不高,还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并规范化。比如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此前在我国属于技术空白,所以不能满足我国现行强制性规范的某些条文。导致出现一些与国内规范不衔接的状况,使得轻钢结构住宅项目无论在工程报建阶段还是在工程验收阶段,都会遇到数不尽的障碍与麻烦。
(3)产品功能性单一,工业化程度不高
国内钢结构建筑发展的局面是从事钢结构的企业数量众多,但单个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绝大多数企业扎堆在低端市场,以轻型钢结构厂房和仓库为主。一直以来缺乏相关方面的技术引导,市场需求尚未达到产业化程度,致使我国的相关产品功能性单一,工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住宅产业化标准的要求。目前,该行业相关技术零散而不系统,技术水平及标准参差不齐,不配套,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并进行整合。可见我国钢结构加工厂和施工安装企业的装备、计算机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4)企业发展面临的壁垒多
一方面,国家对进入钢结构行业的企业实行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资质审批、认定制度。对进入钢结构行业的企业,政府将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资金、技术人员、生产设备等情况,核准资质等级,核定承揽业务的范围,并实行按年受审,动态考核。另一方面,钢结构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市场知名度高、品牌优势明显的钢结构企业在参与工程承揽时尤其受到业主的青睐,而这对于知名度低的企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壁垒。再则,钢结构的行业特点和经营模式决定了新进入者必须建成大型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才有立足之地,故对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要求较高;同时一些大型工程合同往往金额较大,所需流动资金大,工期长,结算时间长,因而对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和流动资金的要求也都很高。因此投资本行业的厂商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
(二)面临的机遇
(1)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建筑钢结构行业年产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约5%,其中建筑钢结构用钢约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3%。而发达国家钢结构用钢量一般占钢材产量的10%左右。全世界的超高层建筑中,纯钢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