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分析化学复习提纲
概论
1. 概述:质量浓度((((((((c的单位及关系
2. 滴定分析法概述:化学计量点(sp)、滴定终点(ep)和滴定误差(Et)的定义;四种滴定方式;基准物的定义及要求
三、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1. 误差:准确度、精密度及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绝对误差(Ea)和相对误差(Er)的计算;误差的分类;消除系统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的方法
2. 有效数字:定义;确定位数的规则 (对数的换算);修约规则;计算规则(加减法、乘除法)
3. 样本标准偏差s的计算;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的计算
4. t分布曲线、概率、显著性水准的定义;5.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及其计算;显著性检验(t检验法,)
五、酸碱滴定
1. 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的定义;其Ka和Kb的关系
2. PBE(质子条件式)的书写;分布分数的计算
3 一元弱酸或弱碱的pH值计算(各简化式及其适用的条件);4.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公式(最简式);
5.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常见指示剂(MR、MO和PP)的变色范围;如何选择酸碱指示剂
6. 酸碱滴定的应用:一元弱酸或弱碱准确滴定的判别式,一元弱酸或弱碱滴定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pH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指示剂。
六、络合滴定
1. 副反应系数(Y、(M的计算及(M与[M′]、[M]之间的换算;条件稳定常数K′MY计算;
2. 化学计量点金属离子浓度[M′]sp的计算:= (lgK ¢MY+pcsp,M)/2
3.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正确选择常用金属指示剂(EBT、OX)的pH范围;指示剂封闭、僵化现象及消除方法;指示剂的变色点和 4. 终点误差的计算(林邦公式)
5.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判别式;分别滴定判别式;6.络合滴定的酸度控制 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七、氧化还原滴定
1. 能斯特方程的表示形式和应用: 2. 条件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电势的计算关系;
3.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
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中化学计量点及滴定突跃范围的电位计算及其影响因素;滴定曲线的特点
6. 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分类和作用原理
7.高锰酸钾滴定法中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重铬酸钾测铁矿石中的铁;
8. 碘量法:使用的指示剂;滴定条件;硫代硫酸钠的配制方法、标定方法及相关的反应方程式;碘溶液的标定方法及相关的方程式
十、吸光光度法
1. 朗伯-比尔定律公式中的各参数的含义及单位;应用公式的计算;吸光度A与透射比(透光率)T的换算;
2.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3. 吸收曲线的定义;参比溶液的选择;
4. 标准曲线的定义;吸光光度分析中测量条件的选择
5. 为了降低测量误差,吸光光度分析中适宜的吸光值范围,A=0.434时测量误差最小。其它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示差吸光光度法(标尺扩展原理)
习题选编
选择题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吸光系数与有色溶液的浓度有关 (B) 比色分析中用空白溶液作参比可消除系统误差
(C) 比色分析中比较适宜的吸光度范围是0.2~0.8 (D) 分光光度计检测器,--------------------------( )
A: B: C: D:
酸碱滴定选择指示剂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
(A) 滴定的突跃范围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C) 指示剂的相对分子量 (D) 滴定的方向
透光率与吸光度的关系是--------------------------------------( )
(A) (B) (C) lg T = A (D)
pH=1.00的HCl溶液和pH=13.00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是--------------( )
(A) 14 .00 (B) 12 .00 (C) 7 .00 (D) 6.00
吸光光度法中,若显色剂无色,而被测溶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 ( )
( A)蒸馏水 (B) 加入显色剂的被测溶液(C) 显色剂 (D)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EDTA滴定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是-----------------( )
(A) ≥6.0 (B) ≥6.0 (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