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化学工艺流程【含答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化学工艺流程
一、【考纲解读】
2014 年化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去年比没有变动,这也说明化学学科试题将保持连续
性和稳定性。几乎每年化学学科的示例题型都会将上一年度各地高考试题的优秀题型吸收进
来,对示例题型进行调整,今年也不例外。例题分析部分新增的 10 道题,都以“工业流程”
为主,都在考查考生“接收、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所着力强调的,
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方法指导】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
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
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
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
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
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
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
晶 。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
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 NO 、KNO 等物质,在蒸发过程
4 3 3
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
小,如NaCl、KCl 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 (OH) 要使它们
2
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3 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
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 母液中是KNO3 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
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 ,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 。如果是除杂,杂
3 3
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3 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
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 KNO3
固体了。如果NaCl 溶液中含少量 KNO ,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
3
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
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
第1 页 共13 页
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
况: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
榜制碱中的NaHCO ;还有如H O 、Ca (HCO )、KMnO 、AgNO 、HNO (浓)等物质。
3 2 2 3 4 3 3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
止水解。如:制备FeCl 、AlCl 、MgCl 、Cu (NO )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