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棚施工技术交底11-02-A.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施 工 技 术 交 底 书
单位: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云桂铁路(广西段)YGZQ-4项目部 编号:YGZQ-4-19J6-JSJD2
工程名称 那国隧道出口 交底部位 管棚 交底日期 2012年11月02日 交底人 审核人 接受单位 隧道二队开挖班 接受人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那国隧道DK218+757-DK218+848下穿高速公路段,围岩等级为Ⅳ级D型,全长91米,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为主的超前支护措施。
二、安全要求
①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②将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控量测紧密结合,随时掌握围岩动态,以便指导施工工艺,为支护参数的调整提拱依据。
③大管棚超前支护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跟管钻进,每打完一根钢管即开始注浆施工。
三、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根据隧道围岩状况,那国隧道DK218+757-DK218+848下穿隆百高速公路段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为主的超前支护措施。
在DK218+805-DK218+813段及DK218+840-DK218+848段设管棚工作室,管栅工作室由衬砌拱部扩挖而成,且于拱部设置钢架,在DK218+805及DK218+840处设置导向墙,大管棚施作完毕后,拱部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采用C35同级砼回填。
在DK218+770- DK218+805、DK218+813- DK218+840段采用φ108长管棚超前支护,用每根长40m的热轧无缝钢花管(φ108mm,壁厚6mm),大管棚每环设置39根;在DK218+757- DK218+770、DK218+840- DK218+848段采用φ60中管棚(φ60mm,壁厚5mm)中管棚每环设置38根。管棚环向间距为40cm,外插角为1°至2°范围内。
大管棚施工主要工序有掌子面封闭、施工管棚工作室、导拱施工、搭设钻孔平台、钻孔、安装管棚管、注浆。
管棚施工工艺如下:
1、掌子面封闭,掌子面停止掘进,采用φ22mm砂浆锚杆(L=3.5m,@1.1×1.1m),φ8mm钢筋网(20×20cm),喷20cm厚C25砼的锚网喷临时防护使临空面稳定。
2、施工管棚工作室比设计断面大90cm,工作室长度应满足钻机作业要求。上台阶管棚范围扩挖90cm作为管棚工作室。在工作室范围内安装I20b钢架间距0.6m,φ8mm钢筋网(20×20cm),喷28cm厚C25砼;钢架底脚落在底部的围岩上。每榀钢架底脚处打设8根4.5m长φ42mm锁脚锚管并注浆加固。
3、导拱施工工作室完成后施做导拱,因管棚在松散软弱的岩体穿过,为提高钻孔的方向控制精度,导拱尺寸确定为1cm×80cm(长×厚),沿拱顶环向布置;采用C20砼浇注。将39根φ127×1.0mm导向钢管按照管棚设计的间距和外插角焊接在钢架上。导向管的外插角度控制是影响管棚施做质量的重要因素。钢管距拱顶过高会减弱支护效果;过低可能出现侵入隧道净空,施工时须割除造成管棚支护无效。结合围岩的特性和管棚的长度,外插角取1.5度。
4、管棚制作:管棚采用φ108(φ60)钢管制作,壁厚6mm,管壁打孔, 布孔采用梅花型,孔径为10~16mm,孔间距为15cm,钢管尾留2~3m不钻孔的止浆段。
5、搭钻孔平台安装钻机,作业平台采用钢管扣件按“井”字形搭设,平台上铺设木板形成工作面,准备好2m长的方木若干,调整钻机高度。搭设前清理上台阶作业平台上的淤泥杂物,确保钻孔平台落在实地、连接牢固、防止在钻孔时钻机摆动倾斜影响成孔质量。平台长度不得小于6m,以便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管棚钢管(φ127mm),然后用钻机边回转边顶进钢管。
钻孔采用管棚钻机,为减少因钻具移位引起的钻孔偏差,钻机立轴方向应准确控制,钻进过程中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钻杆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时及时纠正。
钻孔直径:φ108管棚采用φ127mm钻孔直径,φ60管棚采用φ90mm钻孔直径。
钻孔平面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
为严格控制公路路面沉降,要求采用跟管钻进,边钻孔边打入φ108钢管以避免传统的长管棚钻孔之后打入钢管,由于钻孔收缩引起路面沉降,管棚施作时,每完成一根钢管,即开始进行注浆施工。
6、顶管、清孔、放钢筋笼
钻孔检测合格后,将钢管连续接长,用钻机旋转顶进将其装入孔内。钢管搭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为了加强下穿高速公路段Φ108大管栅的刚度和强度,在管棚内设4根φ18主筋,钢筋之间每35cm间距用3cm长φ50钢管连接,钢管壁厚3.5cm。
顶进困难时,用锤击钢管或用钢管钳扭转钢管,以取得较好的顶进效果。下管要及时、迅速,以保证在钻孔稳定时将钢管送到孔底。钢管末端部可焊设挡圈并用胶泥麻筋箍成楔形,以便钢管顶进孔后其外壁与岩壁间隙堵塞严密。
7、 注浆
采用全孔压入式向大管棚内压注水泥浆,每完成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