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实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质数和合数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要求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学中,我着眼于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获取概念,揭示出质数与合数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优秀生相对比较多,中等生最多,后进生也比较少,整体来讲全班的数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并且通过前段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这些都为他们自主探索“质数、合数”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学生对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尚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先寻找2~20各数的因数,然后按其所含因数的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并学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自主探索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比较、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4、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放课件)
师:今天是玛丽的生日,她的爷爷给她寄来一个生日礼物!(出示课件)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密码箱?
师:可是这是一个密码箱,需要什么才能打开
生:密码
师:没有密码,打不怎么办呢?箱子的密码资料是:箱子的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即是5又是2的倍数,百位是最小的质数,十位是最小的合数。
学生质疑:什么是质数、合数。教师由此导入新课。出示课题:质数和合数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大胆起来回答问题的,教师都要让学生给以掌声鼓励)
(一)认识质数和合数
1、?找出2—20各数的全部因数(放课件)
(1)?比赛找因数:(要求:第一组找出2——7的因数,第二组找出8——12的因数,第三组找出,13——16的因数,第四组找出17——20的因数)找得完的学生举手,看哪个组的学生完成任务最快。教师统计每组完成的学生人数,并说出哪个组领先。
(2)个别提问,让学生说出2——20的因数。如果有学生找出不全的,让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说出2的因数有谁呢?
生:2的因数有1和2.
同样方法找出3—20的因数。
2、?让学生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把2—20分成两类。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跟同桌或上下桌交流讨论各自的分法,找出更合理的分类方法。
(2)全班交流、分享。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哪位学生能说出从2到20的数分成两类,哪些数为一类?
?生:我把它们分成:第一类是2、3、5、7、11、13、17、19 。
?师:为什么把?2、3、5、7、11、13、17、19 分成一类呢?
?生:因为这一类有两个因数。
?师:第二类是谁那么多呢?
?生:第二类是:4、6、8、9、10、12、14、15、16、18、20 。
?师:为什么把它们分成一类呢?
?生:因为这一类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板书完成:有两个因数:2、3、5、7、11、13、17、19????????????????????质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4、6、8、9、10、12、14、15、16、18、20????合数
(师:像2、3、5、7、11、13、17、19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像4、6、8、9、10、12、14、15、16、18、20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质数的概念
师:大家先观察这些质数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根据它们的特征概括出质数的定义。
(1)?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尝试自己概括出质数的定义。
(2)?让学生说自己概括出的定义。其他同学做评价、补充,教师适当引导。
师:哪位同学能说质数的特征呢?(看谁举手快就让谁回答 ,并把学生说的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生:质数有两个因数。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师:这两个因数都有什么特征呢?
生:其中的一个因数是1.
师:还有怎么样呢?
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