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驱油地面工程技术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普资讯
30 2008年3月 石 油 规 划 设 计 第 19卷 第2期
面翟鼓
王玉晶等.二氧化碳驱油地面工程技术研究.石油规划设计 ,2008,l9(2) 30~3l
摘要 本文对二氧化碳驱油地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及现状进行 了阐述 ,同时针对 目前 国内现状
及本次试验相关要求,采用易于运输 的橇装结构和密闭流程 ,循环冷却,应用工业计算机及变频
技术,使控制系统安全运行,并且成功地实施 了 1座注入站,累计注入液态二氧化碳约 6000t。
总结了试验过程 中的经验和体会 ,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油 地面工程 喂液泵 注入泵 汽化
在石油开采过程 中,经过一次采油后,大约还 油试验站 ,现场试验累计注入液态 CO:1500t,累计
有 70%的原油滞留在地下,普通的采油技术无法将 净增油 1653t,投入产出比为 1:1.2,吨 CO换油
其采出。这就推动了新的采油技术的发展 ,继水驱 1.03t。如果考虑递减累计增油5l2lt,投入产出比为
之后 ,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和多元泡沫驱等三次 1:4.3,吨 CO换油 3.2t。
采油技术相继发展起来 。随着历史的进步 ,由二氧
化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不断加剧 ,二氧化碳气体 2 二氧化碳试验 区
限排 、回收处理成为世界的关注焦点。从 50年代起 ,
2005年吉林油 田二氧化碳驱油被列人 国家重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二次采油和 次采油的一种重要 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项 目”。为使 CO:驱注气
手段 ,已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了一定规模 的研究和
开发技术在吉林油田快速启动,探索低渗透油田的
应用。 目前,国外采用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有 :美
有效开发方式.扩大低渗透储量的动用 ,尽快进人
国、前苏联 、加拿大等?60年代以来 ,我国在大庆 、
现场试验,形成吉林油田 CO:驱油配套技术 ,本次
胜利、华北 、江苏等油 田先后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
试验针对大安油 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在完成油
试验 。
藏工程方案 、钻井工程方案、采油工程方案 、地面
工程方案、HSE要求及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在试验
1 吉林 油 田现状
区块开展 CO驱先导性试验 。
吉林油 田有着丰富的二氧化碳资源 ,直接排放 经筛选将大安油 田红 75区块南部红 87—2区块
势必污染环境,加剧温室效应 ,大力推广二氧化碳 定为 CO:早期注气开发试验区,该区块构造处于向
驱油可起到既增产又减少环境污染的双重效果。吉 东南倾的向斜构造凹陷部位,构造简单,断层不发
林油 田二氧化碳驱 自80年代至今 已有近 30年历史, 育 ,储层裂缝不发育 ,为岩性油藏 。试验区面积为
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规模生产 ,经历了一个曲折 3.7km ,地质储量为 170×10t。将红 75—29—7定为
的过程。 试验注入井,注入井井 口最大注入压力为 28MPa,
2002年在新立油 田新 228区块建设 2座 CO驱 单井 日注量为50t。
王玉晶,女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