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伤口感染预防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外科伤口感染预防 主要内容 外科伤口感染(SSI) 现况回顾 SSI的定义及其致病因素 SSI预防措施(美国CDC规范)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 相关的临床研究 问题和讨论 课程目的 帮助了解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平台 了解一系列最佳操作, 更新观念 了解最新的规范和临床研究 相互沟通,学习 造成SSI病原体来源 首要来源: 病人内生性菌落(可干预性低) 次要来源(可干预性高) ? 手术室环境 ? 手术室工作医护人员 ? 由器械物种植入手术伤口 外科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 常见致病菌: 金葡菌 皮肤、口腔、鼻 表葡菌 皮肤、口腔、鼻 (凝固酶阴性葡菌) 肠球菌 肠道 大肠杆菌 肠道 假单胞菌 肠道 外科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 抗生素耐药性病原微生物有增加趋势,如MRSA、VRE和白色念珠菌(与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病人免疫力缺陷、广谱抗生素使用有关) 爆发性感染由不常见致病菌引起,常为医源性传播 SSI的病原学1 伤口污染是造成感染的前提条件 外科伤口每克组织污染大于105,SSI危险性明显增加 异物存在,则少量微生物也可引起SSI SSI增加了大量的医疗费用 国内现况 根据湖南湘雅医院院感中心的最新统计,国内SSI原来的仅次于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感染,占所有院内感染的9.06%,现在国内的感染率有所上升,排到第三位 SSI的定义原则 SSI的定义包括临床的观察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标准而统一的定义对于感染的监控程序(即流行病学调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之,就无法得到准确和有效的数据 1992年多家权威机构修改了SSI的定义,将其分为切口表面感染、切口深部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CDC的 NNIS(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标准,现在成为美国临床研究的依据 外科伤口感染定义标准 表浅切口感染 发生于手术后30天内,感染仅包括皮肤和皮下组织,并至少于以下一项 1、切口表面脓性分泌物,有或无实验室证据 2、从切口表面分泌液或组织中分离出非特异性的微生物 3、具备至少以下症状或体征之一:疼痛或触痛,局限性的肿胀,发红,发热,或表面切口由外科医生特意打开,除非切口培养阴性 4、由外科医生或住院医生诊断 不包括以下情况: 1、针眼脓肿(在针眼穿刺部位很小的炎症和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新生儿包皮环切术后的感染 3、烧伤部位的感染 4、表面切口感染扩展到筋膜或肌肉层(参见外科深部感染) 注:这些特殊的感染采用特殊的诊断原则和标准 深部切口感染 如无植入物,发生于手术后30天内;如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感染与手术有关并且包括 深部软组织(筋膜或肌肉层),并至少于以下一项 1、切口深部脓性分泌物,但不是来自于器官/体腔 2、切口深部裂开或由外科医生特意打开;同时具备至少以下症状或体征之一:发热大于38度,局限性疼痛或触痛,除非切口培养阴性 3、通过直接检查、二次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的证据 4、由外科医生或住院医生诊断 注:如表面和深部感染同时发生,视为深部感染如器官/体腔感染从切口引流视为深部感染 器官腔隙感染 如无植入物,发生于手术后30天内;如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感染与手术有关并且包括 部分解剖结构(如器官和腔隙),并至少于以下一项 1、通过戳口放置于器官/体腔的引流管引流出脓性分泌物 2、从器官/体腔的分泌液或组织中分离出非特异性的微生物 3、通过直接检查、二次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体腔脓肿或其他感染的证据 4、由外科医生或住院医生诊断 预防是关键 SSI的预防体系 决定外科伤口感染的变量 伤口类型 宿主抵抗力 个体差异,感染率不同 SSI 危险因素-病人 增加外科伤口感染风险1 病人因素 增加 年龄 65 3 X 营养不良 3 X 活动性感染 2-3 X 激素治疗 2 X 糖尿病 2 X 肥胖 2 X VA Hospital, MN,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