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BubbleSort(冒泡排序).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循环程序的设计方法;
2. 了解循环结构在程序中的重要作用起泡排序程序。
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
循环结构分DO_WHILE和DO_UNTIL两种,无论使用哪种循环结构,循环程序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 循环初始化。它包括设置循环次数的初始值、地址指针的初始设置等。
② 循环体。这是循环工作的主体,包括要重复执行的操作,以及循环的修改部分。修改部分包括地址指针的修改、循环控制条件的修改等。
③ 循环控制部分。它是控制循环的关键,判断循环条件满足与否。
特别要注意循环入口和循环次数的正确设置、地址指针及循环控制条件的修改等。否则会得不到期望的结果。
以下为冒泡算法的流程图: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
1. 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Server 2003
2. 汇编环境:Microsoft MASM 5.0
3. 文本编辑器:记事本
四、实验方法、步骤
1. 将MASM5.0的文件置于C:\assembly\目录下;
2. 将masm.exe和link.exe所在目录(C:\assembly\MASM5)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
3.在C:\assembly\下新建一个bubble.asm文件,打开bubble.asm,输入汇编程序代码;
4. 运行一个命令行窗口,将当前目录切换到C:\assembly\,然后输入命令:masm bubble.asm [Enter],来汇编程序,根据汇编结果查看程序代码是否有语法错误,如有,则更正保存后重新汇编,直至没有错误为止,此时会生成bubble.obj文件;
5. 输入命令:link bubble.obj [Enter],观察输出结果,如果没有错误,则生成bubble.exe;
6. 输入命令:debug bubble.exe [Enter],调试程序,并记录运行过程;
7. 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计算等)
1. 将C:\assembly\MASM5目录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
2. 新建名为bubble.asm的文件,输入汇编程序代码:
程序源码:
STACKSG SEGMENT STACK S
DW 64 DUP(ST)
STACKSG ENDS
DATA SEGMENT
ARY DW 5,7,1,4,3,6,9,8,2 ;数组,流程图中为A
CT EQU ($-ARY)/2 ;元素个数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DS:DATA, SS:STACKSG
MAIN PROC FAR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I,CT-1 ;初始化外循环次数
LOP1: MOV CX,DI ;置内循环次数
MOV BX,0 ;置地址指针
LOP2: MOV AX,ARY[BX]
CMP AX,ARY[BX+2] ;两数比较
JGE CONT ;次序正确转
XCHG AX,ARY[BX+2] ;次序不正确互换位置
MOV ARY[BX],AX
CONT: ADD BX,2 ;修改地址指针
LOOP LOP2 ;内循环控制
DEC DI ;修改外循环次数
JNZ LOP1 ;外循环控制
MOV AX,4C00H
INT 21H
MAIN ENDP
CODE ENDS
END MAIN
3. 汇编源程序:
4. 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5.调试程序:
(1)初始化外循环次数(DI)=0008H
(2)置内循环次数和地址指针
(3)第一趟第一次比较,因为5<7,故互换位置,进行下一次比较
(5)修改地址指针,继续内循环
(6)第一趟第二次比较,因为5>1,故直接更改地址指针,进行下一次比较
(7)第一趟第三次比较,因为1<4,故互换位置,进行下一次比较
(8)第一趟第四次比较,因为1<3,故互换位置,进行下一次比较
(9)第一趟第五次比较,因为1<6,故互换位置,进行下一次比较
(10)第一趟第六次比较,因为1<9,故互换位置,进行下一次比较
(11)第一趟第七次比较,因为1<8,故互换位置,进行下一次比较
(12)第一趟第八次比较,因为1<2,故互换位置
(13)第一趟循环结束,最小数1被交换至数组的最后位置
(14)第二趟循环结束,次小数2被交换至数组的倒数第二个位置
(15)第三趟循环结束,数字3归位
(16)第四趟循环结束,数字4归位
(17)第五趟循环结束,数字5归位
(18)第六趟循环结束,数字6归位
(19)第七趟循环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