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化学笔记,未完待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绪言
什么是化学?
定义:化学式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 宏观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 微观组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简称:微粒
化学作用:书p2 绪言
研究化学意义:学以致用
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化学:①火的化学和利用
②古代劳动人民的贡献
2、近代化学:①道尔顿—原子论
②阿伏加德罗—分子学说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破裂变成原子。
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而重新组成新
分子。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制定元素周期表。
3、现代科学(合成新分子)
利用纳米技术制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纳米产品。
4、“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
特点:①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②在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③提高分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原料的原子都转换为产物实现“零排放”。
④生产出有利于环境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特征: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变化 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
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 伴有发光、放热、颜色发生
变化(物质本身不变)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区别:变化后是否有生成气体物质(化有物无)
实例:水蒸发、结冰、玻璃破 燃烧、火药、炸弹爆炸、钢铁
碎矿石粉碎、蜡烛溶化 生锈、铜器表面生成铜绿、食
、酒精挥发、(汽油)、 品的腐败、变质、发酵、缓慢
点灯发光放热、轮胎电 氧化、白磷的自燃、食品的消
炉爆炸、过滤、蒸发、 化、腐蚀、中毒、化合、分解、
蒸馏、溶解、挥发、吸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附、升华等。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其他物质”指的是与原物质的在组成、结构、性质方面不同的新物质。
2、核变化:也叫核反应
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核变化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
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本 表现出来的性质。
身固有的性质)。
性质的获取:感官仪器测知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味道 可燃性、助燃性(氧气)、
熔点、沸点、密度、硬度、 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
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 性、酸性、碱性、腐蚀性、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毒性等。
区分变化和性质
1、联系:性质决定(反映)变化。
2、描述性质是常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难”“易”等词语。描述变化时则不用。
酒精挥发—物理变化 酒精易挥发—物理性质
酒精燃烧—化学变化 酒精易燃烧—化学性质
文字表达式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钠
碳酸钙+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生成)
补充:现实生活中,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酒精)可以作燃料,石墨可以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对物质的性质以及探究方法的学习,一定会使你对身边的世界有更新的认识。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方案 →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现象 结论
点燃前:圆柱状的白色固体略有气 石蜡质地软,硬度小,
味,小刀可以切下石蜡,浮 液体的密度大,难溶于
在水面,难溶于水。 水。
燃烧时:①石蜡的熔化产生黄色火焰 蜡烛燃烧生成水
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 蜡烛燃烧还生成二氧化
②干燥的烧杯内壁生成水雾 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烧杯内
壁生成一层白膜)。
熄灭时:烛芯冒出一缕白烟,白烟接 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
触到燃着的火柴时,蜡烛重 后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新燃烧(氧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