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美的三重向度-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PDF

发布:2018-08-16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走近名师 美的三重向度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 ■ 李玉胜 蔡元培生活于晚清与民国剧烈的社会大 些丑的因素的事物向美的过渡形态”。[2] 纵观 变动时代,总其一生,走过了前进-曲折-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短暂历史,这种“向 再前进的历程。作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教育 美的过渡形态”清晰可见。 家和教育改革的卓越先驱,他“为发展中国 蔡元培北大教育实践的崇高之美,首先 教育文化事业勋劳卓著”。[1] 民国教育史上的 体现在他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的胆识与魄力 许多重大变革,都与他的名字紧密相联。从 上。办好一所大学,最重要的莫过于聘任有 1917年到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十年的有 真才实学、高水平的教师,以满足青年学生 限时间里,蔡元培对新文化启蒙时期的中国 的求知欲望,进而诱发其研究问题的兴趣, 大学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性改革。 这是培养良好校风、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 蔡元培认为,要提高国民素质,使他们 门。蔡元培深悉此理,以极大的精力,从各 具有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最好的办法就 个方面“广延积学而热心的教员”。进京伊 是实行美育。美育在塑造人类心灵与培养人 始,他便采纳汤尔和、沈尹默二人的建议, 的献身精神与创造能力方面都具有特殊的功 决定聘任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陈独秀为文科学 能。在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发表了《文化运 长,以接替业已辞职的原学长夏锡棋。陈独 动不要忘了美育》,具体阐述了美育的重要作 秀欣然应允,并向蔡元培推荐《新青年》的投 用。三年后他又撰写了《美育实施方法》,阐 稿人、时在美国留学的胡适。蔡元培翻阅有 述了美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在改造北大的 关文稿后,嘱其促胡早日来校任教。此后, 过程中,他身体力行地作出示范,把自己的 蔡元培还先后聘请了钱玄同、李大钊、杨昌 美学理论付诸实践,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济、周作人、鲁迅、梁漱溟等人到北大执教或 蔡元培的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从质的意义上探 兼课。其中,钱玄同于1917年9月被正式聘 索了大学发展的基本逻辑,挖掘了大学生命 任为北大文科教授兼国文门研究所教员;刘 力的根源,而且折射出诸多美学意义,给我 半农也在同年被聘为文科预科国文教授;周 们后人留下了永恒的教育启迪。 作人于9月初被聘为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 一、崇高之美 编纂员;李大钊于1918年1月被聘为北大图 “崇高是内容压倒形式”,“是善而带有某 书馆主任,后兼经济、史学等系教授;杨昌 34 走近名师 济于同年春被聘为伦理学教授;鲁迅因在教 不要做校长了。” 蔡元培一笑置之,依然我行 育部任职,于1920年8月被正式聘为北大讲 我素。这在当时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要有一 师,讲授“中国小说史”。 点虎口拔牙的勇气的,体现了蔡元培作为一 在延揽人才中,蔡元培继续实行民国元 名正直的学者,一生坚持原则,不为压力所 年他任教育总长的办法,做到不拘一格,唯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