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共存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共存
【高考展望】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正误是历年高考中必考的试题之一。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客观性原理、等电性原理、书写规则和规范原则。不过,也要注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哪种反应物过量的问题。从命题的内容上看,存在以下四个特点:
⑴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属于化学式能否拆分、电荷是否配平、产物是否合理和是否漏掉部分反应等;
⑵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复分解反应为主,溶液中氧化还原反应所占比例较小。
⑶一些重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高考卷中多次重复。如:碳酸盐与酸反应,Na与H2O 反应,金属Al或Fe与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等。
⑷根据信息或实验现象书写离子方程式。这类题型多贯穿在实验或简答题中。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共存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也是教学重点之一。多年以来全国高考化学试卷中几乎年年涉及这类题型。这类题型的特点是: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测试出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电离度、水的电离、pH值、离子反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我认为:离子的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包括溶液酸碱性)的比较、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问题仍是高考中久考不衰的热点。这也是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在今后的高考中仍将继续,在题量、题型、分值和难度上将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
【考点归纳】
1.离子反应规律 (仅讨论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对于复分解反应而言,有下列三种物质之一生成的反应就能进行完全:①更难溶物质;②更难电离的物质;③气态物质。简言之,复分解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有利于某种离子浓度减少的一方进行。
(1)沉淀的生成及转化
常见难溶物有:①酸:H2SiO3 ;②碱:Mg(OH)2 、Al(OH)3、Cu(OH)2、Fe(OH)3等;③盐:AgCl、 AgBr、AgI、BaCO3、BaSO4、Ca3(PO4)2等。
(2)更弱电解质的生成
常见弱电解质有:①弱酸:HF、H2CO3、HClO、CH3COOH等; ②弱碱:NH3?H2O;③其它:H2O、C6H5OH 等
(3)气态物质生成
常见气态物有:SO2、CO2、NH3、H2S 等
2.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能提供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如 HCl、HNO3、及酸式根离子 HCO3-等)+)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碱(如NH3、NaOH、Ca(OH)2、及弱酸根离子CO32- 等),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碱的共轭酸。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H+)的转移。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更弱的酸碱的一方进行的, 即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 谓“强强生弱”规律,可简记为”左强右弱”。
+
2CH3COOH + CO32- = 2CH3COO- + H2CO3(CO2+H2O)
酸(强) 碱(强) 新碱(弱) 新酸(弱)
例、已知下列反应能进行完全:
① Na2CO3 + 2CH3COOH = 2CH3COONa + CO2↑ + H2O
② CO2 + H2O + C6H5ONa = C6H5OH + NaHCO3
③ CH3COONa + HCl = NaCl + CH3COOH
④ C6H5OH + Na2CO3 = C6H5ONa + NaHCO3
则根据“左强右弱”规律可得:
失 H+ 减弱,酸性减弱
酸 ( H+ ) HCl CH3COOH H2CO3 C6H5OH HCO3-
碱 Cl- CH3COO- HCO3- C6H5O- CO32- (OH-)
得 H+ 增强,碱性增强
例、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今有 HA、H2B、H3C 三种弱酸,且已知下列各反应能发生:
① HA + HC2- (少量)= A- + H2C-
② H2B (少量)+ 2A- = B2- + 2HA
③ H2B (少量)+ H2C- = HB- + H3C 试回答:
(1)相同条件下,HA、H2B、H3C 三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2B H3C HA;
(2)在A-、B2-、C3-、HB-、H2C-、HC2- 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C3- ,最难结合质子的是HB- .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H3C + 3OH- (过量)= C3- + 3H2O ; ② 2HA (过量)+ C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