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不懂文字的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写给不懂文字的你
作者 刘红叶
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从神秘莫测的甲骨文到飘逸洒脱的兰亭序。 文字,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精髓,用一种铭刻的方式,让我们回首了过去又展望着未来。文字,是语言发展的一种产物。她因语言而生,并伴随着语言而发展.演化,且逐代传承。语言文字,宛如一对兄妹,从泥土中孕育而生,是各种文明发展的结晶和动力。
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工具,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工具的革新提供了技术和人文基础,而生产工具的发展和更新必须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历经史上三次大的改革和规范,中国的语言文字经历了从大篆到小篆,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带简体的演化过程。规范.标准,是人们对汉字和语言使用的统一要求。能够应用统一规范的汉字语言,也日益成为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语言文字,作为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煤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的语言文字,走过了删繁就简的改革时段,又迎来了领异标新的信息时代。各种新奇的事物应着多变的潮流诞生,而语言文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时下人们打开电脑浏览网页,不难撞见诸如“米事米事”.“鸭梨很大”.“偶爱你”之类的网络体语言。不知读者对此有着怎样的感想。不过我觉得在大呼过瘾.一笑而过之余,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还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汉语汉字吗?其背后潜藏着的浮夸和焦躁,难道不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深思吗?当大量的网络文体出现时,我们传声和发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依然健全吗?我是一名90后,这些网络语言的昌盛和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这些时代的弄潮儿,是网络语言最忠实的客户。新奇.恶搞.草根,似乎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调节剂。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旨在承载历史文明的载体,其演化和升华也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合适社会的进步。透过理性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文化的出现和信息社会的特征相吻合:快节奏,应运而生的快餐文化;并且快节奏带来的不适和困惑,使得我们当中大部分人无暇顾及自身理性的消褪。心灵的宁静被表面的浮躁所取代,非理性的思考夹杂着宣泄式的冲动恰如其分的通过网络这个理想的平台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如果单从释放压力,抚平心灵创伤的角度去考虑,这种网络的语言文字当中带有或多或少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仅仅是一种宣泄的方式倒也无伤大雅,可当越来越多的人陶醉其中,甚至当成一种“精神毒品”时但与是无法避免的。网络文字,用一种轻浮躁动的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反而加剧了其所触及人群的无力感。这时,我们便需要做一些工作,大豆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目的。这就涉及到方式和方法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以其合理存在的土壤为基础孕育而生,所以我们以为的想要抹杀网络语言肯定行不通。其次,事物两面性告诉我们,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处理问题,往往会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因而我们需要保留网络语言中积极有益的成分,而对其中带有攻击性的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造和摒弃。最后,系统的规定和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以及针对网络语言乃至网络文化的监管办法的出台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打到语言文字更高水准的规范化.标准化。??????
? 站在时代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90后,面对语言文字标准这个略显城中的话题,我想表达一份属于我个人的想法和看法:兼容并包,取长补短,才是传统文化持续发展比不过保持永久活力的积极策略。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文字,撰写着历史的传奇。我们要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审视她的发展,用创新开拓的意识去体悟她的演变,用积极 努力的付出去调整她前进的方向。???用更美的语言和世界交流,用更美的文字去刻画历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