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西回风巷维作业规程修改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西西回风巷维修施工作业规程
由于我矿井下六西西回风巷有120m采用木棚支护,不符合当前安全生产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矿计划对六西西回风巷的木棚支护全部更换为11#矿用工字钢制作的工字钢棚支护,棚距中---中为0.8m,采用四六盘帮勾顶,顶板破碎处加设顶网。为了圆满完成上述支护更换维修任务,特制定作业规程如下:
一、施工地点情况
1、施工地点为六西西回风巷120米木棚支护。六西西回风巷全长为305m,2010年回风巷维修时已对其中185m巷道进行维修,更换为钢梁支护,剩余120米巷道为本为木梁支护,现巷道底板铺设有一趟φ168mm抽放管路,帮上有一趟3寸防尘管路。该两沿3#煤层底板掘进,巷道上方为3#煤,厚度3.8m。
2、附:表一:煤层顶底板情况
表一: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 性 特 征 老 顶 砂岩 8.04 灰至深灰色,较至密,中砂质 直接顶 泥岩 0.2~0.6 灰黑至黑色、易碎 伪 顶 泥岩 0.05 灰黑色,含炭量较高,易碎易风化 直接底 泥岩 3.54 灰色、灰黑色、钙质胶结、局部有硅质结核,质软 老 底 砂岩 7.4 深灰色,较坚硬
3、附:表二: 煤层赋存基本情况表
表二: 煤层赋存基本情况表
煤层名称 3#煤 煤层
类别 以亮煤、镜煤为主3~5° 涌水量 无 品种 无烟煤 地压 无 容重 1.45t/m3 瓦斯 巷壁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1m3/min
二 二、巷道布置及技术特征
1、位置、用途、与临近巷道关系:
①、井下位置与四邻巷道采掘情况:位于井田西北部,西接六西北二回风巷(已掘),东接六西北一专用回风巷(已掘),六西西皮带巷(已掘)以南, 3610上分层回风顺槽(已掘)以北。六西西回风巷通过联络风门与六西西皮带巷联通,煤柱宽度为25m;六西西回风巷与3610上分层回采面之间的煤柱宽度为25m。
②、巷道用途:六西西回风巷为六西北二采区的主要回风巷道。
2、服务年限:15年。
3、施工条件:
①、六西西回风巷沿3#煤层底板掘进,为已掘巷道。
②、该巷位于向斜一翼,总体呈一单斜构造,煤层近水平。巷道煤层走向为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地质,查阅以往资料,在掘进过程中未发现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地质构造比较简单,地层走向西北高东。但由于巷道形成时间较长,支护年久失修,顶、底板节理、裂隙发育,巷道在维修过程中要观察顶板情况,加强支护。
③、该巷无涌水。
4、施工期限:预计12个天(2012年5月28日至2012年6月8日)。
5、巷道技术特征
①、附:表三:巷道技术特征表
表三: 巷道技术特征表
序号 巷道说明 规格 支护形式 棚距 坡度 断面积
m2 工程量 1 更换前 上毛宽3.0m:下毛宽3.4m;毛高2.2m 上净宽2.4m:下净宽2.8m;净高1.9m 梯形木棚、砌砖墙 0.8m -3° 毛:7.48
净:4.94 120米
2 更换后 上毛宽3.0m:下毛宽3.4m;毛高2.2m 上净宽2.6m:下净宽3.0m;净高2.0m 梯形钢棚 0.8m -3° 毛:7.48
净:5.60 ②、原支护方式:采用梁×腿=2.6m×2.0m直径Ф≥20 cm的亲口梯形木棚支护,棚距1.0m,岔角值200mm,盘帮勾顶6×4块木背板,棚腿间砌砖墙,梁腿窝深150mm。
③、新支护方式:木支护方式六西集中运输巷采用梁×腿=2.9m×2.1m的梯形钢棚配合金属网支护,棚距0.8m,岔角值200mm,盘帮勾顶6×4块木背板,棚腿间安设拉杆L=2.9m、11#工字钢梁。
棚腿:L=2.1m、11#工字钢梁。
网: L=10m、h=1200mm、菱形铁丝网
拉杆: L=0.8m、Ф=18mm的园钢。
背板:长×宽×厚=1.2m×0.15m×0.05m。
木楔:普通木楔。
附:插图一、巷道施工断面示意图
插图二、巷道维修布置示意图
三、施工方法
1、施工方式:人工撤棚、人工架棚修, HG10型风镐支挖,人工装煤。
2、作业方式:巷道更换支护坚持由外向里、单向进行、先支后回的原则进行,必须逐架施工,逐架支护,支一架梁,撤一架梁。
3、施工组织:
①、采用三八制进行维修作业。
施工负责人:王向东
分组负责人:王晋阳 王顺红 张建林
安全负责人:吕晋兵
技术负责人:关利岗
②、劳动组织:附:表四、劳动组织表
表四: 劳动组织表(单班)
名 称 人 数 施工负责人 1 跟班领导 1 安全检查工 1 瓦斯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