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中学2014年高三10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附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台市三仓中学
2012 级 高 三 年 级 秋 学 期 10 月 考 试
历 史 选 修 试 卷
命题者:周冬霞 2014-09-30
第Ⅰ卷 (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在此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清溥……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反映科举制D.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4、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 B.未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C.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 D.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5、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毛泽东旨在说明
A.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始终密切合作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百团大战取得最终胜利的主要原因 D.国民党军队在两个战场的重要贡献
6、1959年3月,台湾当局“外交部”规定,今后凡对外提及大陆时,改称“红色中国”或“共产党中国”为“中共政权”;提到自己时,将“自由中国”改称“中华民国”。这些提法的改变反映出其
A.放弃了敌视大陆的原则立场 B.坚持了“一个中国”的理念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响应了“一国两制”的方针
7、2013年1月6日,美国举行了前总统尼克松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尼克松的长女帕特里夏认为,尼克松的真正遗产是倡导自由、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材料中尼克松“向一个曾被视为美国敌手的国家伸出友好之手”的做法
A.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 B.助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宣告美国对华孤立政策破产
8、雅典法律将雅典人分为三种:本邦公民、外邦人和奴隶,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在实践中,本邦公民伤害了自由民可以支付罚款,外邦人伤害了自由民则被驱除出境,奴隶伤害了自由民则可能被判处死刑。材料主要体现出雅典
A.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B.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C.自由民是社会的主体阶层 D.法律掺杂原始落后习俗
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受攻击……”。这说明当时德意志帝国:①普鲁士国王享有世袭皇帝的特权 ②皇帝权力完全受制于联邦议会 ③是联邦制度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④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特征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10、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
C.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 D.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
11、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