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亚热带3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pdf

发布:2017-08-06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卷第 期 土 壤 通 报 41 3 Vol.41,No.3 年 月 2010 6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Jun.,2010 中亚热带3 种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 与碳密度的动态变化 1,2 2 1 1 * 周纯亮 ,吴 明 ,刘满强 ,胡 锋 (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311400) 摘 要:通过分析中亚热带地区杉木、毛竹人工纯林与对照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及其在土壤剖面分布的差异,研 究了不同林型和林龄对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及其与全氮、C/N 相关性。结果表明:3 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在各剖面上分布都 - 1 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总体上为次生林>杉木林>毛竹林,0 ~ 10 cm 土壤有机碳含量次生林(41.28 g kg )分别比 - 1 - 1 杉木林(26.54 g kg )、毛竹林(16.89 g kg )高出了55.5%和144.4%,其他土层差异不明显;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剖面含量随着 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也只在0 ~ 10 cm 呈显著差异(P 0.01)。三种林型土壤剖面的碳密度在各层的分布和有机碳含量不 一致。在0 ~ 3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杉木林和次生林均显著高于毛竹林(P 0.01),而杉木林和次生林之间无显著差 异;而在0 ~ 100 cm 土层有机碳密度表现为杉木林最高,次生林和毛竹林次之。土壤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有机碳相 似,三种林型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含量之间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 0.01),与C/N 值也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 0.05)。 关 键 词:人工林;次生林;土壤有机碳;碳密度 中图分类号:S1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4- 3945(2010)03- 0568- 05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不仅本身 壤有机碳随森林类型和林龄变化的相关规律,以期为 维持着大量的植被碳库(约占全球植被碳库的86% 以 我国中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估算提供依据,并为进 上),同时也维持着巨大的土壤碳库(约占全球土壤碳 一步研究不同区域森林土壤碳循环和碳汇功能提供 库的73%)。土壤有机碳库特别是森林土壤有机碳库 参考。 的微小变化可显著地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 1 材料与方法 化,从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森 林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已成为继化石燃料燃 1.1 试验地概况 [1,2] 烧之后,大气中CO 浓度增加的第二大来源 。有研究 研究样地位于浙江省杭州余杭区长乐实验林场 2 表明大部分潜在的全球气候变暖可以通过营造人工 (30°20′ N,119°50′E),海拔50 ~ 350 m,属中亚热带 林来避免,人工林可以截获每年由化石燃料燃烧所释 东部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1390 mm,年均温15.6 ℃, [3] 放进入大气的超过5.5 Pg 的碳 。 目前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