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二章__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B C A 场独立性(B)强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独来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从事与人少有交往的职业。 场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从事与热闹打交道的工作。 首页 返回 似动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运动的现象。 ①动景运动; ②自主运动; ③诱导运动 ㈡社会知觉:以社会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⒈对他人的知觉: ⒉自我知觉 ⒊人际知觉 首页 继续 似动现象 动景运动又叫Φ现象,是指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 人看到原来两个静止的物体的连续运动的现象。 返回 首页 4专门化知觉(specialized perception):就是专项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通过长期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如水、空气)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与觉察。 特点: 1、具有综合性,往往依赖于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 2、具有专项性,不同的的分析器依专项特点而在不同的专门化知觉中起作用。 3、所有的专项运动中,动觉是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知觉的偏差 ⑴首因效应(prinacy effect) 最先接受到的信息对人形成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的现象。 实验:Jame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指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我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的时候,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印象最为鲜明、强烈。 继续 首页 ⑵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 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对人们形成印象具有重要作用的现象。 实验:改变Lichens的部分条件。Lichens提醒被试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并将E、I两段文字隔开呈现给被试。呈现一段描述后花5分钟让其做无关工作(数学题、听故事等)。此种情况下,被试倾向于根据后面一段描述评价Jame。 继续 首页 Luchins设计了两段文字描写一个男孩一天的活动。并进行不同顺序的编排,让被试评价他的性格特征。 文字(E)体现了Jame活泼外向的性格:Jame与朋友们一起上学;在阳光下晒太阳;在商店与熟人聊天;与前几天刚刚认识的女孩打招呼等。 文字(I)体现了Jame沉默内向的性格: Jame独自放学回家;走在街道荫凉的一边;在商店里静静地买东西;与女孩见面不打招呼等。 E 95%认为Jame外向友好 I 3%认为Jame外向友好 E—I 78%认为Jame外向友好 I—E 18%认为Jame外向友好 返回 首页 ⑶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对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印象后,倾向于根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戴恩实验) 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实质是在信息不齐备的基础上建立的对别人的印象。 “情人眼里出西施”、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首页 追星族的偶像 戴恩等人(K.Dion,et al,1972)曾用实验证实了晕轮效应的存在。他们让被试看一些人的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分别是无魅力的、中等的和有魅力的。然后,让被试评定这些人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原本可能与有、无魅力是无关的,但评定的结果却显示,有魅力的人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无魅力的人得到了最低的评价。具体的评价结果见下表: 无魅力者 中等者 有魅力者 受欢迎性 56.31 62.42 65.39 婚姻的美满 0.37 0.41 1.70 职业地位 1.70 2.02 2.25 做父母的能力 3.91 4.55 3.54 社会和职业幸福 5.28 6.34 6.37 一般幸福 8.83 11.60 11.60 结婚的可能性 1.52 1.83 2.17 首页 ⑷刻板印象(stereotype)(定型效应) 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台湾大学生对各国人的刻板印象: 美国人 — 民主、天真、乐观、友善、坦率 英国人 — 有绅士风度、聪明、守旧、传统 法国人 — 爱好艺术、轻率、热情、开朗 德国人 — 严谨、勤奋、呆板、聪明 日本人 — 爱国、尚武、进取、善模范 首页 ㈢错觉(i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