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占凯伦教学》区域基本含义.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下列概念属于区域的有: *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1 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掌握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其影响因素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三.区域的产业结构: 小结--完成P7活动题2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虚有实. (2)区域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返回 1.区域的概念: 一.区域的基本特征: 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活动--区域特征的描述 A.亚欧大陆 B.东亚 C.中国 D.浙江省 E.缙云县 F.缙云中学 G.东部季风区 H.北方地区 返回 区域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的地域空间,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3)区域具有一定特性(优势、特色和功能) 矿区的矿产资源优势 中心商业区的 商业和服务功能 旅游区的景观和文化特色 下表是我国两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两省份分别是: A ①内蒙古 ②江苏 B ①广西 ②黑龙江 C ①湖北 ②甘肃 D ①河南②新疆 18.2 0 42.3 156.7 ② 0 57.5 1.5 242.4 ① 甜菜 甘蔗 小麦 稻谷 省区 B ①广西 ②黑龙江 返回 甘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返回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 区域空 间结构 自然地理条件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社会经济活动 对外联系 区域开放程度 2.影响空间结构的因素: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或表述为: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大 小 基础和依托 带动作用 生产活动 农业 非农业 乡 村 地 域 城 市 地 域 地域范围 3.区域空间结构类型: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4.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城市群和工业区 城市和工业 交通运输线路 农 业 结 论 类 型 项 目 面 状 线状和网络状 点 状 岛 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5.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活动P4、5 ①地域类型分布变化 ②空间分布形式变化等 活动P4 晚期 中期 早期 区 域 空 间 结 构 变 化 交通方式单一,线路少,城市区域狭小,乡村地域为主 交通方式增多、线路变密,城区扩大,农业用地减少 交通线路形成网络,四通八达,城市地域不断扩大 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 活动P5-2 (1)1980年湖南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城市数目少,城市人口比重小。 (2)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湖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2、分析湖南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情况 劳动力素质 产业 结构 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三.区域产业结构: 2.我国三次产业划分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农业不发达?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1)表现:①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②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③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重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二产业占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一产业占比重大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产业结构 区域 (2)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 活动P7 1 4.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P7活动3 返回 区域发展前期 工业化推进 城市化水平提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济发达。 (2)A、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高。 (3)C、D P7活动参与1 (4)D 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最高,人均GDP最低。 返回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3、2、1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晚期 2、 1、3 2、 3、 1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