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國移动竞争分析.doc

发布:2017-01-11约4.0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辽宁科技大学《竞争者市场分析》课程论文 中国移动公司竞争者分析报告 学 院: 工商管理学院 学 期: 2013—2014(一) 专业年级: 市场营销2010.1 姓 名: 杨明亮 任课教师: 李学东 成 绩: 摘 要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两家寡头运营商,各具优势。它们在多方面展开博弈,试图在不同的市场情况下制定最合适自己的竞争策略,从而成为市场的赢家。根据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际情况,本论文主要分析了现有竞争者分析、潜在竞争者分析、替代品、产业融合、3G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满足客户需求角度得出结论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竞争态势处于一个逐步开放并逐步趋向激烈的阶段,国产移动电话生产仍然很难走出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移动通信;竞争;客户需求 1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 1.1 现有的竞争者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有两家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脱胎于中国电信,经营业务的时间较长,在市场占有、技术储备、资本积累和网络覆盖方面都有着领先的优势,占有了71.7%的用户市场份额;而联通作为竞争者,虽然在运行机制和政策上享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基础相对薄弱,市场占有率较低,仅为28.3%。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这两大移动运营商在不断运用新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用户和提高服务水平,抢占新市场的高端用户群。为了适应整个世界移动通信的技术升级,中国移动自2001年7月9日开始在全国16个省(市)的25个城市投入2.5代的GPRS试商用,同时二期工程也在8月份开始建设并准备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面运营,为向3G过渡铺平道路。而中国联通也在1999年获得国务院批准统一负责我国CDMA网络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CDMA网络建设和运营风险存有疑虑,出于对香港上市的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业绩的考虑,中国联通成立了子公司--联通新时空来进行CDMA的网络建设,然后再由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和新时空签署CDMA租赁网络容量协议,支付14.7亿元租用其网络运营。目前该网络已经投入了商用试运行,并和美国Sprint、 加拿大的Bell Mobility、 日本的KDDI、 澳大利亚电信、墨西哥电信、委内瑞拉电信、关岛电信、和记电信、新西兰电信、巴西电信、韩国SK、LG等12家著名的移动运营商签署了CDMA网络漫游的谅解备忘录。 1.2潜在竞争者 我国移动通信的前景十分广阔,潜在市场巨大,移动通信又是目前电信行业中最具盈利能力的业务,因此,许多有实力的经营者都希望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新运营商。 表1 中国移动运营产业的潜在进入者 国内 新中国电信 新中国网通 国外 直接 与中国运营商合资 间接 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份 1.3替代品 与移动通信业务相互替代的业务,主要是固定通信和无线市话。通信的发展趋势是无线化和可移动性,固定业务越来越多地向移动分流。无线市话是具有相对移动性的准移动业务,由于价格低廉并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移动需求,因而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目前无线市话主要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基于日本的PHS(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技术,主要系统供应商有UT斯达康公司、中兴通讯和青岛朗讯。中国现在推行的主要也是这种技术,目前已在西安、昆明、西宁、北海、保定、杭州、江苏泰州、广东肇庆、云浮、惠州、甘肃白银、嘉峪关、庆阳、四川绵阳等60多个城市使用。另一种是基于北美技术的CDMA(J-SJD-008),已在广州、深圳、贵州等地建设,已经建成的只有中国电信遵义地区和中国联通成都等地。目前信息产业部将PHS定位为市话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只适合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规定无线市话的应用范围限定在县级市及县以下乡镇和大中城市中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社区、办公商务楼等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并对PHS无线接入设备实行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管理。由此可见,政府虽然承认了无线市话的合法性,但是对大规模地发展无线市话持谨慎态度。 中国移动公司SWOT分析 一、中移动的优势(S) 利用优势,发挥优势。(1)中国移动进入移动通信行业早,具有先入者优势。(2)具有网络资源和规模优势,广泛的网络覆盖,成熟的GSM技术和2G网络。(3)品牌优势,旗下的神州行,动感地带和全球通品牌概念深入人心。(4)庞大的用户基数,中国移动有6.5亿的市场规模,而中国电信只有1,26亿,中国联通只有1.6亿,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二、中移动的劣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