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第三章 检测技术基础解读.ppt

发布:2016-03-10约7.3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检测技术基础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2、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 1)基准的建立 为了保证工业生产中长度测量的准确度,首先要建立统一、可靠的长度基准 。 常见的长度基准: 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二、长度基准与量值传递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3.6 量块的组合方法及原则 组合方法 1)选择量块时,按照量块的名义尺寸进行选取。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3.6 量块的组合方法及原则 组合原则 1)量块块数尽可能少,一般不超过3~5块。 2)必须从同一套量块中选取,决不能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的量块中混选。 3)组合时,不能将测量面与非测量面相研合。 4)组合时,下测量面一律朝下。 一、检测的基本概念 28.935 -1.005 27.93 -1.43 26.5 -6.5 20 -20 0 第二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分类 1. 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技术装置。根据计量器具本身的结构特点和用途,可分为:标准量具、极限量具、计量仪器、和计量装置。 1)标准量具:标准量具是指以上个固定尺寸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量具可他为单值量具和多值量具,单值量具只能复现几何量的单个量值,如量块、直角尺等。多值量具能够复现几何量在一定范围内的一系列不同的量值,如线纹尺,标准量具一般没有放大装置。 第二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分类 2)极限量规:没有刻度的专用计量器具,作业检验工件实际尺寸和形位误差的综合结果。量规只能判断工件是否合格,而不能获得被测工件的具体尺寸数值,如光滑极限量规、螺纹量规等。 第二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分类 3)计量仪器:是指被测量数值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其特点是一般都有指示、放大系统。根据计量仪器的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游标式量仪:如游标卡尺、游标高度尺及游标量角器等 游标卡尺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微动螺旋副式量仪:如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及数显千分尺等。 螺旋测微器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机械式量仪:如百分表、千分表、杠杆比较仪等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光学式量仪:如光学计、光学比较仪、测长仪、投影仪、干涉仪及激光干涉仪等。 气动式量仪:如水柱式气坳量仪、浮动式气坳量仪。 电动式量仪:如电感比较仪、电容比较仪及电动轮廓仪等。 机电光综合类量仪:如三坐标测量仪、齿轮测量中心。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4)计量装置:是指为确定被测几何量的量值所必须的测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它能够测量较多的几何参数和较复杂的工件,如连杆和滚动轴承等工件可用测量装置进行测量。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 计量器具的技术参数指标:既能反映计量器具的功能,也是选择和使用计量器具的依据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 度量指标: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2. 度量指标: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修正值:指为消除系统误差,加到末修正的测量结果上的代数值。修正值与示值误差绝寻值相等,方向相反。 测量重复性: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多次测量时(一般为5—10次),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的一致程度。 计量器具的不确定性: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几何量的真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也反映了计量器具精度的高低。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1.测量误差 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 δ=X–Q 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 例如:有两个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X1=100mm,X2=10mm,δ1=δ2=0.01mm, 则其相对误差为: ε1=δ1/ X1×100%=0.01/100×100%=0.01% ε2=δ2/ X2×100%=0.01/10×100%=0.1% 由上例可以看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被测量,虽然具有相同大小的绝对误差,其相对误差是不同的, 显然,ε1<ε2,表示前者的精确度比后者高。 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