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高程与模型(新版) .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数字高程模型DEM 表面分析 第一节、DEM基本地形因子计算 地形分析分类 可从DEM数据中通过地形分析方法得到的一些主要地形属性(据I.D.MOORE 等) 1、高程分级(矢量化、概化) 高程影响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分布; 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划分为若干高程等级,如用来区分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等 ,划分地貌类型。 ArcGIS命令 LATTICEPOLY in_lattice out_cover SLOPE | ASPECT | RANGE | NODATA | BOX | EXTENT {lookup_table} {z_factor} 转换栅格中的坡度、坡向、高程范围和边界成多边形 SLOPE – 根据查找表中的坡度等级生成多边形; ASPECT –根据查找表中的坡向等级生成多边形; RANGE –根据查找表中的高程等级生成多边形; NODATA –根据栅格单元是否有值或空值来生成多边形; BOX –生成最小矩形区域包含输入格网中的所有栅格 EXTENT –按栅格的extent生成单个矩形框; 查找表 {lookup_table} – 包含分类范围和相关输出多边形代码 lookup item - PERCENT_SLOPE, DEGREE_SLOPE, ASPECT or RANGE作为lookup_table的索引字段}. 类型可以为I, B, F, N 例如 PERCENT_SLOPE SLOPE-CODE Data ranges 3 1 0.0 slope =3 5 2 3 slope = 5 10 3 5 slope = 10 25 4 10 slope = 25 40 5 25 slope = 40 60 6 40 slope = 60 80 7 60 slope=80 2、平均高程 式中n的计算单元内栅格个数; h(Pk)为第k点的高程。 ArcGIS-ArcMpa下中查数据源,Catelog下查元数据 ArcGIS-workstation使用Describe查找 分区平均值使用ZonalMean()获取 3、极值高程和高差 通过查原数据获得 4、区域相对高程 设参考高程为hm,则各栅格点上相对高程为: k=1,…,N ArcGIS下使用newdem=dem-heght命令,其中Height可以为常量 5、局部相对高差 格点面元是在格网DEM 的水平投影面上,以四个相邻格点(i, j), (i, j+1), (i+1, j+1), (i+1, j)为顶点的面积范围; 格点面元的相对高差指在格点面元的四个格点中,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按下式求算: 6、剖面(Profile) 用于检查和量测沿某条线的高度变化 SURFACEPROFILE * | xmin ymin xmax ymax * | line_cover | xy...xy {profile_info_table} {sample_distance} ArcMap下剖面图生成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然后在3D Analyst工具条上选择该数据(图9.35); 使用Interpolate line工具创建线,以确定剖面线的起终点(图9.36); 使用Profile Graph工具生成剖面图(图9.37); 在生成的剖面图标题栏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Properties)项,进行布局调整与编辑(图9.38); 计算曲面沿线长度 SURFACELENGTH in_tin | in_lattice in_cover {z_factor} {sample_distance} {surface_length_item} 计算沿弧段的曲面长度 ArcGIS下表面长度计算 选择输入表面(input surface),其值将用以进行插值生成三维线段); 选择包含二维线段的输入要素(Input Feature Class); 指定添加到要素属性表称,默认为SLength(可选项); 设定采样间距(Sampling Distance)在表面上计算长度的步距,当输入表面为TIN时,如前所述,默认采样间距以TIN表面上三角形边及结点与线段的交点自然分割;如为栅格表面,默认间距为栅格尺寸大小。此项亦为可选项。 设置Z值转换系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