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docx

发布:2017-03-26约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一.制度变迁理论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专业化和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而通过建立能够减少交易费用的制度,就能促使专业化和分工过程的深入,并最终带来经济的繁荣和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历史上经济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产生新的能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演进的结果。经济学中将研究那些能导致交易费用降低的新制度的产生,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不同变化以及谁是这些变化的推动者的理论称之为制度变迁理论。该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由诺思等人所开创,其后又通过诺思、拉坦、林毅夫等人的努力而得以发展。一项制度的出现,是因为它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净收益,由于对自身利益不断增进的要求,人们会不断寻求能够带来更高利益的制度安排。因此,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变迁就是人们不断选择更有效率的制度,即更低的交易费用和更高的产出的过程。如果一项新制度能够比原有制度带来更多的利益,那么这些新增利益是在原有制度安排中无法获得的,是一种外部利益,这种外部利益来源于四个方面:规模经济、外部性、规避风险以及信息。新制度的出现就是为了获得这些外部利润,这些潜在的外部利益的实现就取决于制度变迁过程。诺思对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外部冲击导致原有制度均衡被打破,新的潜在利润出现。(2)首先观察到这一利润并积极行动,试图将其转化为个人收益的经济主体(这里认知潜在利润和进行组织所需时间构成时滞1),形成制度变迁的初级行动团体,并由他们提出有关制度安排的方案(设计和发明新制度所需的时间构成时滞2)。(3)各个层次根据制度变迁原则来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构成时滞3)在此基础上,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次级行动团体。(4)两个团体共同努力实现制度变迁,安排选择集,从中加以比较并挑出最佳安排的方案来予以实施(此时存在启动时滞,为时滞4)(5)新制度安排取代旧制度,新的制度均衡得以出现。经过一段时间,新的冲击出现,于是重复1—5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表明,只要存在预期净收益大于零的情况,制度变迁就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但现实中存在许多制度安排虽然很好,却无法实施的情况。这证明了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同样重要。为此,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重点研究了制度变迁中的供给理论。拉坦认为,制度变迁是由人们在响应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自发进行的一种行为,因此,这种变迁被称为“诱致性变迁”。受拉坦的启发,林毅夫考察了国家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力量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强制性变迁理论,即由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推行的变迁。同时在对制度变迁动态的历史考察中,诺思提出了路径依存理论,路径依存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在存在路径依赖性的情况下,最有效率的制度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诺思的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独有机制,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反思和设计本国的发展战略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二.土地产权理论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基础的一个排他性的完全权利束,它还包括土地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奥斯特罗姆(1992)在对土地产权进行研究时提出,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将导致不同的土地市场化程度。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土地资源形成合理市场价格的途径。在缺乏产权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流转将受到禁止,市场机制在土地价格形成过程中将无法发挥作用,从而使土地价格扭曲,不利于土地的创新以及农业绩效的提升。诺思(1994)将制度的激励导向分为生产性激励与非生产性激励两类,由此诱导出人们生产性努力与非生产性努力的行为差异。如果土地产权安排能激励人们将资源和努力更有效地配置于生产性活动,它就能促进农业绩效的增长;反之,如果土地产权安排在激励人们将资源与努力配置于非生产性活动方面更为有效,它就必然会妨碍农业绩效的增长。有保障的土地产权,由于土地利用者努力生产的成果对自己所有的预期较为稳定,因而其激励导向是生产性的,必然使农业绩效得到提高。三.中国农地制度的演进(一)1949年以前中国土地制度概述1.先秦时期井田制中国古代实行过井田式的土地公有制,有助法和彻法这两种不同的公有土地授配方法,前者有公田,后者无公田。前者以八家农户为一单位,集体配授土地,后者以每一农户为有单元,个别配授土地。从助法到彻法,土地制度的演进有这几个方面:其一,没有了八家公耕的公田作为公有土地的象征,实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单一化,使之更加清楚明晰。其二,在彻法下以家为授田单位,也没有易居换田的必要,每人可能终身只授一次田,长期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这样其实就很接近私有财产制度了。2、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在战国时期由于彻法制度的演进,很多公有地在授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