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4-09约7.3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分析 课标有二个层面的要求: 1.能够对某一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布局以及农业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了解该区域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通过对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和问题,以及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分析与认识,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发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实现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并能独立分析其他别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问题,并提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能指图说出东北区的位置和范围;简要描述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等基本概况;能够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来分析东北农林基地建设的优势;能够发现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 能够知道如何收集和运用哪些材料说明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农业生产现状;能够尝试提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能够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知道我国的粮食必须自给自足,不能依赖于进口;能认识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并自学节约粮食;通过认识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进一步认识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化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近几年来,东北地区农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东北地区是最符合课标要求的一个区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层次呈现教学内容。 第一层次内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教材主要涉及的是自然条件。教学实际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补充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等。 第二层次内容:农业生产资源。农业资源是指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活动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的总称,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等等。农业社会资源指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中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主要有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和技术装备、资金、经济体制和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 教材重点介绍了土地资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学需要,适当补充介绍其他农业资源。 第三层次内容:农业生产现状,包括农业布局、农业成绩与问题等。 第四层次内容:发展建议。根据该地区目前农业资源特点、存在问题的限制以及市场需要和国家需要,该区域应该调整发展方向,确定并采取新的措施与方法,以确保该区域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重点、难点 1.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重点 2. 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重点 3.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重难点 【教学方法】 探究教学、案例、法 多媒体 1课时 【课堂类型】授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看一组图片,了解东北地区。 昔日的北大荒→建设北大荒→今日北大仓→再现北大荒。 〖学习新知〗: 播放赵本山的小品《丰收》,让学生初步感受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情况。 探究东北农业的发展: ●温故知新:复习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创设情景课前探究:东北一游。 ●提出问题:带点什么(旅游用具)?看点什么吃点什么玩点什么听点什么买点什么 ●合作探究: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 提起东北的农业生产,老赵很是骄傲,是哪些方面让老赵觉得这么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提出问题 : 东北地区有哪些优势条件?这些条件对于本区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创设情境 多媒体显示: 资料一: 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统计表 目 数量(1995年) 在全国及全区的地位 总面积 2000万公顷 占全国耕地的1/5,占全区土地的16% 人均面积 0.17公顷 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每劳动力负担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资料二:“东北地区主要土地类型分布图”和“肥沃的黑土”录像片 资料三: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地 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 物 南 部 暖温带 3400℃~4500℃ 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 部 中温带 1600~3400℃ 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 部 寒温带 <1600℃ 春小麦、大豆、马铃薯 资料四:东北天然林分布图 资料五:一组图片展示东北工业发展。 ●自主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发言,由学生自己来整理答案。 ●探究小结 教师活动:对于学生的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