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二地理强化训练(5)———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选择题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
材料1:目前,东北地区黑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占黑土总面积的40%左右。以前60~70厘米厚的黑土层,现在大概只有20~30厘米厚,有的地方黑土消失殆尽,黄土裸露,丧失了生产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东北旱涝风沙灾害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防治,按目前水土流失的速度,40~50年后黑土地将成为另一个黄土高原。
材料2:世界三大黑土集中分布区
1.关于世界黑土分布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境内B.均为所属国家人口最为稠密地区
C.均为所在国家非常重要的粮食产区D.为北半球广大地区的温带森林分布区
2.关于我国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分布在黑、吉、辽、冀等省区B.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地区
C.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D.是我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和大豆产区
3.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之一,为治理水土流失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治理坡面 B.秸秆还田C.植树造林D.沟壑治理
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A.土壤肥沃 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5.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肥沃多冻土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少D.以水稻种植为主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9题。6.该地区所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传统旱作谷物农业7.该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到三熟 D.一年三熟8.限制该地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的最大生态问题是 A.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B.土地盐渍化和低洼易涝
C.水土流失和土壤酸化D.黑土流失和湿地退化
9.该地区农业部门拟建设水土保持林、果林、耕地、水库大坝,合理的规划方案是 A.①地—水库大坝 ②地—果林③地—耕地 ④地—水土保持林
B.①地—水土保持林 ②地—耕地 ③地—果林④地—水库大坝
C.①地—果林 ②地—耕地 ③地—水库大坝 ④地—水土保持林
D.①地—耕地 ②地—水土保持林 ③地—水库大坝 ④地—果林
冻土是指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冻土是东北地区冷湿环境的综合反映,同时也影响其自然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连续多年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部
B.岛状多年冻土带多分布在森林茂盛的阳坡
C.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南移
D.连续多年冻土界线明显南凸是受山地的影响
11.冻土层的存在,对东北地区景观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冻土层的存在,减轻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B.冻土层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不易引起沼泽化
C.冻土层抑制河流的向下侵蚀
D.冻土层使其上的建筑物更加稳固,有利于交通建设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 草 ,发展舍饲养殖
13.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14~15题。
1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1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右图中阴影区域(年均温12°~22°等温线之间)的陆地为世界葡萄“黄金种植带”,世界优质葡萄酒的原料大多出产于此。完成1~1题。1.与大陆东岸相比,该“黄金种植带”在北半球的大陆西岸较宽,是因为 A.盛行西风的影响B.地形地势的影响 C.沿岸洋流的影响D.土壤性状的影响1.右图为“黄金种植带”内某葡萄园景观。若葡萄树冠植株高度为2.5米,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前提下,为了使葡萄生长季节 6~8月,正午太阳高度约60o~70 o 间获得最多的太阳光照,则合理的植株种植方式应是 (注:tan60° 1.73、tan70° 2.75)A.东西走向,南北行间距1.0米左右 B.东西走向,南北行间距1.
显示全部